舍生取义的名言,舍生取义的名言名句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84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舍生取义的名言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以及舍生取义的名言名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

舍生取义的名言,舍生取义的名言名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孟轲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孟轲

4、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5、他的信仰尽管如此,就在他要舍生取义之时,不免有所怀疑,或是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

6、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7、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英雄舍生取义,保卫祖国。

8、儒者十分重视个体死亡的意义和价值,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解决生死问题的关键,推崇死而不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实现生命对死亡的超越。儒家这种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派生出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想和规范,促使人们为国为他而去忠、孝、悌、友。

9、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都是读圣贤书者所当为?

10、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景仰。

11、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12、有时候,有些人以自己笃信的真理为志趣,追寻真理甚于保全生命,于是就有舍生取义之举。

13、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生取义,选择崇高;舍弃为己,选择利人利国利世界,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才能回答秦文君的选择,做一个有灵魂的过客,让生命灿烂,日月齐光。

14、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出处:星云大师

15、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16、舍生取义的一跳之后,留给你的,是一片寂静的天地。你会记得我蔑视敌人的眼神吗?我从来都不懂得害怕为何物。作者:窝瓜

17、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勇士,筹建了他的铜像。

18、做大事者,应有忠肝义胆之豪情、舍生取义之本色。

19、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20、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

关于舍生取义名人名言

1、一个人要勇于赴义,敢于求真。——威尔逊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

3、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巴尔扎克

4、视死如归。――司马迁

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6、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

7、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9、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0、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名言

1.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和诗句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和诗句1.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和事例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

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

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

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

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

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

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

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

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

2.关于舍身取义的名言

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话释义: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朝代:宋作者:文天祥出处:《过零丁洋》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白话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朝代:明作者:顾炎武出处:《日知录·正始》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白话释义: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朝代:战国作者:孟子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白话释义: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而选择是否逃避他朝代:清作者:林则徐出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五、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白话释义:生,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舍生而取义朝代:春秋作者:孟子出处:《孟子·告子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