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题(越多越好!)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640

大家好,关于岳阳楼记中考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岳阳楼记》历年中考试题(用原文填空),越多越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试题(用原文填空),越多越好!

岳阳楼记中考题(越多越好!)

1.安顺市(09贵州省)

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

(一)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0-14题.(12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持汤抚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

D.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薄暮冥冥(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4)不以物喜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4、《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2分)

10、(2分)B

11、(2分)(1)迫近(2)在,到(3)日光(4)因,因为

12、(4分)

①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3、(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2分)无固定答案。

一。2004玉溪市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哀转久绝消失群响毕绝消失

B.属引凄异延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类

C.至若春和景明和暧地利不如人和和顺

D.把酒临风面对临溪而渔靠近答[]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那么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可是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答[]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2段和乙选文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

乙选文第2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1分)

一.11.A12.D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14.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15.(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二.2004年临沂市

(一)《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鉴物之情,得无异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胜:晖: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12.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2分)

答:

1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答:

二.10.胜:美好晖:日光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12.写洞庭湖全景(2分)13.唐贤今人诗赋

三.2004年大连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登斯楼也斯:②则有心旷神怡怡: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

满目萧然(《岳阳楼记》)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然:

8.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三.(一)(7分)6.(2分)①斯:这,这个。②怡:愉快、愉悦、和悦7.(3分)①……的样子②对(的)、是(的)、正确③这样8.(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2004朱周市

二、阅读(本大题含23个小题,共50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1分)

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1分)

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1分)

7.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2分)

答:

四.3评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作者观点谈出同意、不完全同意、不同意的理由1分,理由充分1分,表述1分(标准同2)。

4.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

5.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6.日光(或阳光)

7.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标准同4)

五.2004北京海淀卷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2~26小题。(1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2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

2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4分)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②欧阳修□□□□□□□。

五.22.①B②C③B④A23.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24.壮阔、浩渺25.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26.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六.2004广西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而乐亦无穷也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六.8、D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0、(略)11、忧醉与乐12、先天……后天…

七.2004年岳阳市

(三)(共10分,每小题2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6.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_____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18.选段①②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选段③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

19.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20.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_______

七.16.(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7.D18.描写;议论、抒情19.(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0.考生应先理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扣住这一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八.2004年大连市(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登斯楼也斯:②则有心旷神怡怡: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

满目萧然(《岳阳楼记》)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然:

8.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答:

八.(一)(7分)6.(2分)①斯:这,这个。②怡:愉快、愉悦、和悦7.(3分)①……的样子②对(的)、是(的)、正确③这样8.(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九.05邵阳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2分)

28.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吾/谁与归

29.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九.2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8.C29.B

十.05哈尔滨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薄:景: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12.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2分)

13.“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2分)

十.(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10.薄:迫近景:日光

11.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12.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3.个人的遭遇外物的触发

十一.05安徽省(课)

[三](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前人之述备矣。(2)野芳发而幽香。

16.[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4分)

[甲]:[乙]:

17.[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十一.[三](15分)14.(3分)(1)日光(2)景象(3)季节(每小题1分)

15.(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每小题2分)16.(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每句2分)17.(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十二.05资阳市(课)

(三)(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8.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19.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20.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答:

2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22.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答:

十二.17.⑴交错相通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18.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19.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21.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22.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岳阳楼记》 阅读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检测题(下)

第二部分能力测试(共80分)一、能力提高(共15分)1、文中表现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3分)2、课文1—5段可以分成三部分,试划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3分)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4、作者在文章第三段描绘了景色,画面特点是,表达了的心情,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的语气语调;作者在文章第三段描绘了景色,画面特点是,表达了的心情,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的语气语调。(4分)5、“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拓展延伸(共6分)1、作者在文中希望大家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对待事物的博大胸襟,你认为这种胸襟有什么教育意义?(3分)2、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所蕴含的政治理想呢?它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三、中考真题(共32分)(一)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2007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至若春和景()明(2)宠辱偕()忘(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而或长烟一空(或许)B.或异二者之为(的)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3题。(11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岳潜形()(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3分)(三)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11分)(2006年长春市中考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谪守巴陵郡()②百废具兴()③朝晖夕阴()④去国怀乡()3、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4、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3分)5、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四、对比阅读(共27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2006年呼和浩特中考题)【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3)不以物喜以:(4)是进亦忧进: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3.《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分)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表现手法。(3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4分)(2006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景:(2)四时之景不同。景: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3.下列句子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夫/霪雨霏霏B.佳木秀而/繁阴c.而/乐亦无穷也D.四时之景/不同4.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5.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答:附答案:基础知识部分1、略2、①zhézhǔshāngshāngyínfēifēiqiángjíbómíngmíngchánjīzhǐtīng②a.“具”同“俱”,全,皆。“属”同“嘱”,嘱托。b.答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及,到。制:规模。胜状:胜景,好景色。汤汤:水流大而急。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备:完全、详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薄:迫近。景:日光。锦鳞:美丽的鱼。郁郁:形容香气很浓。一:全。璧:圆形的玉。偕:一起。把:持、执。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庙堂:指朝廷。微:非,如果没有。归:归依。C.明年:第二年。作文:写文章。去:离开。3、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答案: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c.静影沉璧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e.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a.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b.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c.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d.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e.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多不同呢?f.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g.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h.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i.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能力测试部分一、能力提高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阔大胸襟,跟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写登楼所见洞庭湖的雄伟景象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阴天阴晦萧索悲伤悲凉低沉晴天晴朗明丽喜悦喜悦昂扬5、答案: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二、1、提示:“教育意义”可以从政治理想、社会责任、荣辱、名利、失败与成功等方面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更应该这样,也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应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一)1.⑴日光⑵一起⑶持、拿、执⑷探求(4分,每小题1分)

2.A(2分)

3.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二)1.⑴形体(形迹)⑵离开⑶日光(阳光)⑷探求2.翻译略3.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三)1、范仲淹宋(北宋)2、①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被贬)②同“俱”,全,皆③日光④离开3、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4、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产生的喜悦之情。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5、《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体现胸怀、抱负、情怀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四、对比阅读(一)1.(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做官2.(1)(3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或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2)(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3.孟子论语4.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二)1.(1)日光(2)景色2.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3.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考查题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使用。文言文句子的停顿通常是在发语词后面、主谓之间,另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而对于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应当连读。A项属于是发语词后的停顿;C项属于转折连词后的停顿;D项属于主语(“四时之景”)和谓语(“不同”)之间的停顿;而B项的错误在于句中的“而”作为关联词语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即“树木枝叶茂盛,而且形成浓密的绿阴。因此答案应为“佳木秀而/繁阴”。4、5.略(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历届中考题!急需!

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实为写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二)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

9、全石以为底闻水声俶尔远逝鱼水

1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岳阳楼记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功力,颇具特色。

(二)课文理解。

⑴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进”“退”分别照应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在写春天景色是,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迁客骚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仁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_____________,也含蓄地兼指_____________,以达到作者_________的目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二)1、⑴政通人和、百废具⑵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⑸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⑹答:浮光跃金。⑺答:静影沉璧。⑻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⑼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⑽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⑾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⑿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5、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6、“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7、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8、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9、古代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11、古仁人;滕子京;规箴友人。

12、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6、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2、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课文理解。

1、理解背诵。

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_____________是朝,_____________是明,_____________是暮,_____________是晦。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______,秋季写______,冬季写______。

4、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____,第三段为____。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_____而_____,____由_____起。

5、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四个画面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中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之乐,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之乐。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___________欧阳修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作者的乐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答案

六、(二)1、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⑼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林霏开;去归;岩穴暝;从早到晚。

3、树;风霜;水石。4、景;宴;因景而宴;宴由景起。

5、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太守是一个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人。

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8、一是为酒而“醉”,一是为山水之景而“醉”。

9、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之所在。

10、禽鸟;游人;游人;太守。

11、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题。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3、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1、“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山林之乐、宴酣之乐、民乐之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满井游记

七(二)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

2、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4、欲扬先抑。

5、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6、美好的景物与欣喜的人们。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要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岳阳楼记中考题和《岳阳楼记》历年中考试题(用原文填空),越多越好!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