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傻子的故事?三个傻儿子的故事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830

傻子学说话的故事

傻子学说话

三个傻子的故事?三个傻儿子的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丰满乡大青山一带,居住一个土财主。财主有三个女儿,长的比花赛花,比玉赛玉,尤其小女儿美如天仙。老财主将老大许配给了状元,老二嫁给了探花。老大说她并不幸福,状元三妻四妾,官事甚多,常常独守空房;老二说她也不幸福,探花官场乡绅朋友多事物繁忙,而她二八佳人,她常常形单影只,春灯伴雨。老三听了这絮叨,想我可不找那种人。老三发现经常到她家那个掏粪的傻子挺老实,就主动搭话,一来二去,产生了感情,就生米煮成了熟饭。老财主夫妇无奈,也只好给他们完了婚,老财主出于面子。给三女婿来了个约法两章,一是不准到他家去,二是不准向他要钱花。傻子说:“行,行。”

这一年老财主过六十大寿,大女婿、二女婿都给老财主拜寿来了。席间大女婿问:“老三一家怎么没来?”老财主说:“我不让他们来。”大女婿说:“那哪行呢!我是状元,听我的。”于是让轿夫去接老三夫妇,傻子夫妇高兴地来了。

老大、老二女婿一见三女婿傻里傻气的,心里烦,嘴里也不好说什么。老财主想这么好的寿宴让他吃,寿酒让他喝,不值得。但出于爱女儿的面子,不好直接将他撵下桌。尴尬一会儿,老财主想出了个主意说:“咱们饭前要行酒令、吟诗,谁合格了,谁就酒喝、吃饭。否则,赶快下桌。”大伙说好。

“出头的椽子先烂,”老大女婿说:“我先来。”他面对岳父家门前的那棵柳树吟诵起来:

“大门前柳树往那一站,垂手一观,树上的树叶又新鲜又好看,招的野鸟成群,非老鹰不能撵散。”

老财主忙夸:“好诗,好诗!”并责令二女婿、三女婿都按此诗韵律,否则视为不合格。此时老二女婿灵机一动,面对里屋地上的粮囤吟诵起来:“里屋粮囤往那一站,垂手一观,粮囤里的大米又新鲜又好看,招的野耗子成群,非老狸猫不能撵散。”

老财主听完又连声叫好,忙说:“喝酒,吃饭。”

到傻子吟诗的时候了。一来傻子根本没上过学,二来没吟过诗,更不知诗是何物,况且好景好物被老大、老二女婿抢了先,真的一时无语,整的脸红脖子粗。这时老丈母娘进屋了,头上还戴朵花,触动了傻子的灵感,忽然想起半月前,他来偷掏老丈人家茅房时发现老丈母娘和另一家财主爷在茅房偷情,那位财主还给她一朵银花,正斜插在头上。瞅着老丈母娘就结结巴巴,一顿一挫地说开了:“老丈母娘往那一站,垂手一观,头上那朵银花又新鲜又好看,招的野汉子成群,非老丈人不能撵散。”

老丈母娘听完骂他,傻子手一指窗外“那天你在茅房……”

老丈母娘一听,怕傻子揭发她,赶紧跑上前说:“我这三姑爷真有才,以前我怎么竟没看出来,诗吟得真好,赶紧喝酒吃饭。”老财主刚想发火,被老伴狠狠瞪了一眼,忍住了,傻子才算得以美餐一顿。

老财主想,这三女婿这么傻,今后怎么办呢?于是又想出一个主意,主动送他十两银子,让他出去学说话。

傻子背着银子外出学话。刚出村子,见到一个人在河边锯柳树,河边到处是泥,没有坐的地方,那人自言自语地说:“河边锯柳树,有站处无坐处。”傻子感觉这句话挺好听便凑上前去,“大哥,大哥,你说啥?”锯树的人正心烦,甩给傻子一句:“我没空儿告诉你。”“大哥,大哥你告诉我,我给你二两银子。”锯树的人听说给银子,忙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又作了一番解释。

傻子付了银子,又往前走。走着走着,遇见几个人在河上搭桥,有人说用一根木头,有人说用两根,正在争论不休。一老者走过来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傻子一听,这词也挺好,忙上前问,老者已然不见了。他问别人,谁都不告诉他。没辙了,傻子说:“谁告诉我,我给谁二两银子。”人群中立刻跳出一人,先收了银子,然后告诉了他这句话。

傻子又往前走,见一家人盖房子,正上梁呢。梁柁有弯,木匠说:“弓弯朝上,多挺年头。”傻子听了很新鲜,忙上前询问,让木匠再说一遍,来加强自己的记忆。木匠不说,傻子付过二两银子后,木匠才又重复几遍。

走过村子,见一老牛身陷泥坑里,一帮人在围观。好半天工夫,人群中有人高喊:“大家别看热闹了,快扯腿扯尾巴往上拽!”于是一帮人都冲上去,把牛拽了出来。傻子深感这句话实在有用,可听完又忘了,便上前求教,没人肯告诉他,傻子又花了二两银子,才学会了这句话。

傻子见天黑了,赶紧往家走,走到村头,一户人家往家赶驴,驴乱跑,就是不进圈门。主人大呼:“跺!跺!老倔驴往哪跑?”驴听主人这一呼,便乖乖地进圈了。傻子见了,心想这句话真有用,得记住。忙上前递上二两银子,让驴主人教他两遍,才背着说出来。老丈人给他的十两银子花完,傻子学会了五句话,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转过年老丈母娘过生日,又一次全家聚会。老财主想:我给三女婿十两银子学说话,这么长时间了也应该学得差不多拉。今年别被动,别等大女婿再用轿子去抬,于是席前通知了傻子。

老丈母娘生日宴席摆好了,傻子也到了。他一看满桌是人,没他地方,马上说话了:“河中锯柳树,有站处没坐处。”老丈人心想:银子没白花。于是忙命令人快给三姑爷让座。傻子落了座,看见面前只有一根筷子,他又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老丈人心想:傻子真聪明多了。急忙命令仆人:“还不快给三姑爷拿筷子。”席间一切顺利。老财主正盖三间厢房,木匠感到梁柁料有个大弯,便来找老财主研究怎么办才好。木匠和老财主对话中,傻子忽然插了一句:“弓弯朝上,多挺年头。”老财主一听心想,这句话比我给他出去学话的十两银子值钱多了。便对木匠说:“弓弯朝上。”木匠说:“弓弯太大了。”老财主说:“我上去看看。”老财主爬到梁柁中间,梁柁一骨碌,老财主从梁上摔了下来,正好摔进抹墙的稀泥里。傻子急了,大声喊“大家别看热闹了,快扯腿扯尾巴往出拽。”喊完没等别人伸手,他早钻进泥堆,把老丈人拖了出来。老丈母娘感到这姑爷太丢人了,怎么能这么喊话,一边哭,一边往屋里跑。傻子见了心想,老丈人掉泥里了,你不仅不救,怎么还跑了呢?立刻大呼起来:“跺!跺!老倔驴往哪跑?”妻子忙捂住傻子的嘴不让他说话,他抓住妻子的手说:“咱爹给我十两银子让我去给他学说话,我学来的话都说给他了,扯平了。这里不是咱呆的地方,咱回家,明天我还得去掏大粪,卖点银子,给你买大花鞋穿呢。”

一个傻子、两个女人和三斗米的故事

01

傻子,原名夏惊雷。出生于60年代,夏家村人。之所以叫夏惊雷,原因很简单。他爹姓夏,他娘生他的时候,天上惊雷滚滚。当年,算命的夏半仙还给他批过八字。说是,日后必定非同凡人。

小时候,夏惊雷的家境还算殷实。上过高中,尤其写得一手好字。村子里墙上的那些标语都是夏惊雷写的。他力气大,还有文化。这使得他在整个生产队也算是个少有名气的人了。

不知是少年的意气风发,还是初恋少年对爱情的宣誓。有一天,夏惊雷在他平日写标语的墙上写下了“夏惊雷喜欢夏秋雨!”这几个大字。一时间,整个小村子炸开了锅。有当面批评的,有背后指点的;有针对夏惊雷的,也有针对夏秋雨的。这句话在现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在当时多少是有些大胆和败坏风气的。

值得庆幸的是,也许夏秋雨本来也是喜欢夏惊雷的。只是一直碍于女孩的羞涩,碍于当时民风、习俗。现在,经过夏惊雷这么一折腾,居然打开了夏秋雨这个女孩对爱情追求的枷锁。就这样,你情我愿的开始了自由恋爱。这在80年代,在这个小山庄也算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当时村里虽然民风保守,毕竟不再是旧社会。乡下人虽然不提倡自由恋爱,倒还没愚昧到非得棒打鸳鸯的地步。只要双方父母同意,再请个媒婆走走过程,交了彩礼这事也就成了。

双方父母,倒也没有反对。毕竟,夏惊雷跟夏秋雨两人都不小了。没过多久,媒婆找了,日子也选好了。眼看着,只要交过彩礼,这一桩大好姻缘就成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双方父母因为三斗小米的彩礼产生了分歧。三斗小米,对那时的一户人家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夏惊雷的娘觉得三斗小米的彩礼太重了,最多两斗。而夏秋雨的爹却认为,我把自己养了十多年的闺女,都送给了你们家,要是三斗小米做彩礼还多的话,这就不再是三斗米的事情了。

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三斗小米的事情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四里八乡。好好的一桩婚事,自然就这样黄了。

没隔多久,夏秋雨的老爹,就托媒婆匆匆地在邻村说了个婆家。好说歹说,夏秋雨倒也嫁了过去。婚后不到8个月,夏秋雨的女儿就出生了。当夏秋雨还沉浸在女儿到来的喜悦中时,麻烦也接踵而至了。结婚不足8个月就生了孩子,有人说是早产,也有人说孩子可能不是早产……

人言可畏!在那个贞洁大于一切,名誉重于生命的时代。本来就匆匆出嫁的婚姻,再加上一个不足8月就降生的女婴,对夏秋雨而言,这无疑于天崩地陷,晴天霹雳。一切的一切就像一张催命符。这个曾经追求自由恋爱的女孩,却因为三斗小米的彩礼,因为一个不足8月的小生命的早产,选择了跳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夏村这附近,有个不成文的风俗。枉死的人,是进不了坟场的。只能埋在乱葬岗。

这一年,乱葬岗,多了一个小土包。没有名字,也没有墓碑。

02

对于夏秋雨的匆匆嫁人,或许换作另外一个男人,吵一吵,闹一闹。过个一年半载,日子也就继续了。夏惊雷却是不吵,不闹。每天都安静的可怕,不吃不喝,也不跟任何人接触。也许是心疼,也许是愧疚,他娘也整天以泪洗面,捶胸顿足。希望得到儿子的原谅。后来,夏惊雷饭是吃了,话却仍旧不说。而且还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喜欢用自己的食指塞住自己的双耳。久而久之,大家私下里都说夏惊雷傻了。尤其是夏秋雨跳河后,夏惊雷每天开始神神叨叨的了。见到人,远远的就躲开了。夏惊雷好像真的傻了。

从那以后,夏家村少了个夏惊雷,多了一个傻子。

03

最后一次见到傻子,是十年前的那个冬天了。

那天,雪下的特别猛。抬头远望,一片灰蒙蒙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冷冽的寒风,发出的“呼呼呼”的声音。

这么冷的天,换作往日,大家肯定都是待在家里,一家人手挨着手,脚挤着脚,围着火炉烤火。而今天,大家要么挤在傻子的破屋里低声交谈,要么聚在傻子家的门口议论着。——傻子他娘,刚刚去世了。

印象中的傻子,要么不出门。要么见到人就远远的绕开。此时此刻,傻子却出奇的没有走开。他披着一件破旧的老棉袄,须发蓬乱,低着头,背靠着门框,一动不动。生硬的就像屋檐下垂挂的冰柱。两个食指一如从前那般塞住自己的耳朵,或许是因为太用力,枯瘦的手背上鼓起一条条青筋,像极了一条条扭曲的蚯蚓。

人死了,总要入土的。第二天,傻子的娘就下葬了。这个给了傻子半生宠爱,也带走了傻子半生幸福的女人,走了。虽然有点仓促,但只要跟傻子家多少沾点亲的人,都参加了葬礼。唯独,没有人看到傻子。

傻子毕竟是个傻子吧!

也许吧……

04

又过了几年,傻子也死了。

有人说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说他是饿死的。总之,傻子确实是死了,还是枉死的。

那一年,乱葬岗,又添了一个新土包,一样的没有名字,也没有墓碑。

村里有一个傻子的哲理故事

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一直记着,但是一直也没弄明白那其中的玄妙。说是有一个傻子,低着头在雨中走,慢腾腾地,就那么在雨中走。路人头上顶着各式各样的雨具或者权充雨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从他身边跑过,一边跑一边还喊:嗨,傻子,快点往前跑啊,下雨呢!傻子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前面不是也在下雨吗?因为天性愚钝,我一直不明白故事里的傻子到底是不是个傻子。有一次,我和三个成功人士偶然流落到了同一个荒岛上,就拿这个笑话请教他们:你们认为这个傻子究竟是不是很傻呢?这三个人刚刚烤干了他们的衣服,心情舒畅了一点,再加上我刚刚给他们每人送上了一块烤得喷香的山羊肉,承蒙他们的耐心,就给了我一点意见——如果不是在荒岛上,这样的意见拿一块山羊肉恐怕是买不来的。第一个人是某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他表情庄严地说:据我所见,这个傻子并不是个傻子。傻子为什么不快点跑呢?因为他是个懒人,懒人总是以愚蠢为借口的。第二个人是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代表这个社会知识与财富二元的完美结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用推究的口吻说:我想,傻子大概是没有学过二元方程式吧,像这样简单的时间和雨量的二元算式只有文盲才不懂,我看他不是傻子,是文盲。第三个人我倒是没有弄清楚他的身份,看那两个人对他毕恭毕敬的样子,当非凡类。他听了前两人的回答后,轻轻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地说:傻子提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啊,前面也在下雨,我们无处可逃。傻子不傻,他是先知啊。这三个人的回答当然令我受益匪浅,但是因为我跟他们说话的时候,一直弓着腰,所以不由得觉得他们的回答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似乎天上真的在下雨,而我又没带雨具一样。这样一来,我就觉得很不满足,似乎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