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清末刺马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朝的刺马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清朝的刺马案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拜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事件影响
清末时期的“刺马案”真的是曾国藩所为吗是怎么回事
“刺马案”乃是晚晴四大奇案之一,这个案子真可谓扑朔迷离,真凶虽然伏法,但其背后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却始终无人知晓。从案件始末来看,大概率是湘军所为,可到底是湘军中的哪些人?有人说是被裁撤并加入哥老会的湘军,有人说是曾国荃等被迫下野的湘军高层,还有人说是曾国藩,真相到底如何,因此案牵扯利益过大,已经无人知晓了。
刺马案乃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刺马案始末,到底是为兄弟报仇,还是一场惊天阴谋?
同治三年(1864年),轰动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落幕,作为扑灭太平天国的绝对功臣,湘军在攻破天京后,将太平天国多年来积攒的金银财宝抢掠一空,人人发了大财,而曾国藩却只给朝廷上缴了少量钱财,言称天王府被大火烧的片瓦无存,并没有多少财宝。朝廷虽心有疑虑,但却又无可奈何,但湘军这支曾经了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却已经逐渐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曾国藩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浙江巡抚马新贻升任闽浙总督,马新贻于是按照惯例进京陛见请训,在入京觐见之后,马新贻乞赏假二十日回乡祭祖,匆匆离京返乡。
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曾国藩被调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由马新贻调补,同年九月,马新贻抵达江宁,正式成为两江总督。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在校场阅兵完毕,在返回督署的路上,被刺客张汶祥所杀,而凶手张汶祥,杀人后并不逃走,当场被捕。
马新贻
“刺马案”发生之后,朝廷十分慌乱,慈禧太后亲自出面,将正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子,并对其面授机宜“马新贻办事很好”,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整个案子定下基本基调:马新贻是好官,张汶祥是恶逆。不久之后,朝廷又接连派出刑部尚书郑敦谨等人,参与此案审理。一番审理之后,张汶祥被以“漏网发逆、复通海盗”的罪名处决,并剜其心,祭奠马新贻。
然而不久之后,各种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突然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在各种故事版本当中,马新贻不仅是个依靠假军功、结纳权贵而爬上高位的坏官,且是个奸占了拜把兄弟妻室、诱杀拜把兄弟的不义之贼,而张汶祥杀之则是为了为兄弟报仇。如此一来,马新贻简直成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小人,而张汶祥则成了为兄弟复仇的豪杰义士,而朝廷则成为了掩盖真相的罪魁祸首。
张汶祥
“刺马案”一时名动天下,更令人奇怪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朝廷与民间对此案的说法截然相反。然而不管马新贻此人如何,从其在戒卫森严的督署重地被刺杀,再到舆论的突然一边倒,如果说这背后没有阴谋,恐怕没人会信吧。
案件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已经无人知晓
如果说“刺马案”有幕后黑手,谁的嫌疑更大?毫无疑问,湘军嫌疑最大,但要说具体是湘军内部的哪股势力,实在无从猜测。不过我想,曾国藩的可能性较小,他毕竟在官场混迹了数十年,要说打击马新贻,他或许乐见其成,但要说到刺杀朝廷重臣,恐怕做不出来。
曾国藩
两江地区乃是湘军的根基,他们在此经营数年,曾国藩被调任直隶总督,着实有些明升暗降的意味在内。而马新贻虽是文官出身、不懂军务,但却以做事精明干练著称,在其被升任闽浙总督仅半年多之后,便被调任两江总督这个职位,朝廷的心思可想而知。
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将士多有不法之事,马新贻到任之后,对于惩治这些将领士兵不可谓不严厉,这自然激起了湘军上下的反感和抵触。而更可怕的是,种种迹象表明,马新贻升任闽浙总督、再调任两江总督,极有可能担负了查证曾氏兄弟和湘军集团劣迹、追查太平天国金银财宝下落的密旨,而奉命的时间便是在其升任闽浙总督入京之时。
马新贻的仇人太多
总之,马新贻的到任,可以说是触碰到了湘军上下所有人的利益,不管是已经被裁撤的将官士兵,还是仍然在任的将士,都不会允许他再如此的“为非作歹”下去。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刺杀朝廷重臣乃是官场大忌,朝廷中虽然派系林立、明争暗斗不断,然而却很少发生刺杀这种事情,这是因为官场争斗应该有其底线,毕竟谁也不想整天担惊受怕的,你敢刺杀他人,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被他人所杀?这也是我判断此事应该不是曾国藩所为的原因。
有观点认为是哥老会所为
现在有观点认为或许是哥老会所为,我认为或许有些道理,哥老会本就是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湘军裁军之后,不少人参加了这个组织,而更有些湘军本就是哥老会成员。这个组织成员可管你什么朝廷的潜规则,杀人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跟打架斗殴一般稀松平常。不过这也只能是猜测,并无直接证据。
综上所述,马新贻被刺杀,虽然种种迹象指向了湘军,但我并不认为是曾国藩所为,至于真相到底为何,幕后黑手到底是谁,恐怕已经无人知晓了。
晚清时期有一个刺马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晚清时期,有四件奇案,其中“刺马案”发生在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人持刀当街刺杀,身为两江总督这可是封疆大吏,这样的案子自然也会上达天听,慈溪也是震怒,命人彻查,可最终却没有任何结果。
那么为何封疆大吏会被当街刺杀呢?
马新贻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做官后虽然长期任职于知县,但以勤政著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新贻正好担任合肥知县,曾经跟随钦差大臣袁甲三围剿太平军,他也因功提升为庐州知府。
虽然之后他曾因为兵败被罢官,但令人奇怪的是没有多久,他竟然又官复原职。而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官职一路攀升。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马新贻升官的速度非常的快,这才短短几年,他竟然就完成了从一名县令到两江总督的转变。
因此,很多人对于他有诸多异议,认为他是假报军功,还勾结其他的权贵才得来的。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这一天,马新贻去官署西侧箭道校阅士兵操练射箭,结束后步行回官署。但是刚走到门口,张汶祥从旁边突然冲出来,伪装成想要告状的样子,近身后突然抽出刀来刺向马新贻,刺中了马新贻腋下,他的手下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一切就都结束了,遗憾的是马新贻因伤重在第二天不治身亡。他的夫人因伤心欲绝,也选择自杀殉情。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杀人凶手竟然没有逃跑,反而留在原地,还大喊:“刺客是我张汶祥!”
这个案子,凶手是显而易见的,但背后的隐情不得不令人深思。
堂堂封疆大吏,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杀,自大清朝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如此高级别官员的遭遇刺杀,这简直是一件千古未闻的事情。
慈禧非常震怒,令人严查,毕竟两江总督就这样被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就这样杀掉,不免让人怀疑,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是否背后有其他的人在作祟。
但是查来查去,没有结果,慈禧也曾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
但仍然是这样的结果,最后只能将张汶祥处决,这件案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