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95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里的生字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生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浙[zhè(浙江)(浙河)(浙水)(浙江省);

桐tóng(梧桐)(桐油)(桐柏)(法桐);

簇cù(一簇)(簇拥)(簇新);

浓nóng(浓郁)(浓厚)(浓烈)(浓密)(浓度);

臀tún(臀部);

稍shāo(稍大)(稍小)(稍后)(稍等)(稍息);

额é(额头)(额角)(额外)(前额)(额定);

擦cā(擦洗)(擦网)(擦伤)(擦亮)(擦边球);

蜿wān(蜿转)(蜿蜒);

蜒yán(宛蜒)(蜿蜒);

乳rǔ(乳汁)(乳液)(乳品)(乳名)(乳牛);

据jù(根据)(据说)(据点)(据守)(据了解);

源yuán(水源)(源于)(源泉)(源头)(源自)。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章赏析: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四年级#导语】第3课是两首现代诗,刘大白的《晚秋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无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穂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知识点

一、多音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三、近义词

倦—累一瞬—一霎霸占—侵占

四、反义词

斜—正扁—圆

五、理解词语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六、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一(穗)剪秋罗甩得(滴溜溜)

七、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慢吞吞慢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甜津津软绵绵

八、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九、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十、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小学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幸福是什么>的课文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旁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侯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