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范文(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五篇)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460

音乐课听课记录范文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范文(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五篇)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实录包括: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进入听课现场,记录听课重点

(略)

三、课堂听课评价

课堂听课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结构、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几方面阐明这节课的得失,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依据,要体现这节课的“质”,为了突出重点,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点评。评价还要从建议的角度,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

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五篇

【#一年级#导语】听课记录要完整,内容包括科目、年级、做课教师、课题名称、听课时间、教学流程、课堂评价。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了,黑板上的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哪只是你的左手?哪只是你的右手?它们可以帮助你做什么?

请说出左、右手有什么作用。

2、在我们身上,像这样分左右的朋友很多,请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

3、游戏(机器人听指挥)。

要求:听指挥,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右腿

(4)左手拍左腿

(5)右手摸左耳朵

4、学生互问互答

如: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要求自己再完整地说一遍。

5、找朋友的游戏。

甲学生:每排从右数第4个是我的好朋友。乙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第一排、第三排向右转,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你们握的都是右手吗?为什么?

6、游戏(同动作和反动作)

三、巩固练习(图片出示)

从左数我排第三,从右数我排第四,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评析: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可是要上好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左、右”这节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平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能适时把学生的心收回来。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朋友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教学效果良好。不足的是,学生在做脚下动作时,大家没法看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不能很好地进行点评。

2.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三拼音节

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2、学习“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谜语: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3.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教学过程简记: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了,黑板上的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哪只是你的左手?哪只是你的右手?它们可以帮助你做什么?

请说出左、右手有什么作用。

2、在我们身上,像这样分左右的朋友很多,请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

3、游戏(机器人听指挥)。

要求:听指挥,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右腿

(4)左手拍左腿

(5)右手摸左耳朵

4、学生互问互答

如: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要求自己再完整地说一遍。

5、找朋友的游戏。

甲学生:每排从右数第4个是我的好朋友。乙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第一排、第三排向右转,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你们握的都是右手吗?为什么?

6、游戏(同动作和反动作)

三、巩固练习(图片出示)

从左数我排第三,从右数我排第四,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评析: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可是要上好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左、右”这节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平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能适时把学生的心收回来。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朋友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教学效果良好。不足的是,学生在做脚下动作时,大家没法看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不能很好地进行点评。

4.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科江等七个生字,理解江,叶,北是左右结构。能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字义以及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朗读,以及引导分析课文,以江南都有些什么?为中心问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分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发现江南的美,同时在句子中完成生字词的读音以及意思教学,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美景,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何田田”、“戏”的意思。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谁来读题目。(指名读)我们要注意南的读音,因为他是一个鼻音。出示字卡(南)(指名读,齐读课题)

2、江南是个地方,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的南浙江北部。它是什么样的呢,一起看看(出示江南风景图)这就是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小朋友们,江南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江南的小荷塘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想看看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让你的同桌给你提提意见。

3、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等他读完了,我们评评他读的好不好。(指名读,学生评价)

5、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首古诗,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

小朋友们看图,图上的两个人在干什么?

1、谁来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这句中你能发现江南有些什么吗?

(1)莲蓬,(板书)你从哪知道的,(江南可采莲)这里的莲就是莲蓬的意思,莲蓬是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莲蓬(荷花的花蕊,花谢了后成为莲蓬可以吃)

(2)荷叶,你从哪看出有荷叶?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你怎么知道荷叶是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很茂密),能从诗中找到句子吗?“什么是何田田”(出示图片)就是荷叶层层叠叠的样子,“何”表示惊叹,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老师还能从一个地方看出赞叹,你们知道吗,就是感叹号,它表示句子中带有感叹,赞叹的语气。

(4)这一片挨着一片的荷叶真美,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荷花),大诗人杨万里有句诗写的是这样地荷叶荷花,一起读一读。

(3)那你现在能读好这句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小朋友们江南除了茂盛层叠的荷叶还有些什么呢,你能从图上找到吗?

(一)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从这句中你又能发现江南有什么?

(1)鱼,出示鱼,(甲骨文图形以及汉字)分析字形。

(2)你从哪看出有鱼,鱼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什么是“戏”,为什么不说游而说戏呢?(鱼儿的可爱的调皮)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做什么游戏呢?(捉迷藏,你追我,我追你)

那么“鱼戏莲叶间”是什么意思呢?鱼儿可高兴了,到哪去戏的呢?一会到东一会到西,书上怎么说的?你愿意做条快乐的小鱼把教室当成荷塘,演一演吗?你的心情怎样。

(4)那么你能读出鱼儿的快乐吗?

(二)藕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没有提到藕,你怎么知道的?(荷花的茎)

(三)荷花,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四)采莲人,你从哪看出来有人,图和古诗中,“采”说明有人。

(五)船和水,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图给我们介绍江南这个荷塘吗?

(江南是好地方,有莲蓬,茂盛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快乐的鱼还有美丽的荷花)

3、江南有是个有水有荷叶还有小鱼,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江南看看。出示图片并配以采莲曲。指名朗读,齐读,试背。

4、学完这首古诗你想说些什么?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们,江南真美,你们读得也很美,那么想把江南这两个字写美吗?

江,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你观察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下好它。学生书空(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描红并书写。

5.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五篇

【#教案#导语】听课记录,是学校领导、教师为了交流、检查、总结、研究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课堂听课记录。以下是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授课教师:xxx

科目:xx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xx

听课地点:xx班级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所以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本事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我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欢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授课教师:xxx

科目:xx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xx

听课地点:xx班级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经过拼音认读,自我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

7、学生汇报此刻让教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8、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我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3.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授课教师:xxx

科目:xx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三个儿子

听课地点:xx班级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情景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可是他。

4.读下头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可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4.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授课教师:xxx

科目:语文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生命的药方

听课地点: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师:今日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xx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欢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欢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è)不幸染上了xx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xx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5.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授课教师:xx

科目:语文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蜜蜂引路

听课地点: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读音

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⑶检查自学情景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