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姑苏城外寒山寺指的是哪个地方,以及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姑苏是指哪里?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姑苏是指苏州。
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江苏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和孙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相关信息:
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态棚明拔4米左右,丘陵帆告占总面积的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什么地名?
枫桥镇,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此文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春让启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
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扒如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滑液等。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指的是哪里
“姑苏”指的是苏州,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此悉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段扒尺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握高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是哪座城市?
指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
姑苏,春秋芹滑以前,为吴国都城,勾践攻灭夫差后,归属越国,楚国灭越,归属楚国。
秦统一,于姑苏地区,设置会稽嫌唤腊郡。
汉顺帝时,因会稽郡幅员辽阔,不便管理,于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东北部,另置吴郡,西南部仍为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设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是苏州得名之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吴州复称吴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吴郡为苏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苏州为吴郡。
张继《枫桥夜泊》,写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当时的苏州,称吴郡,诗链孙中使用古称姑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是哪处名胜?
“姑苏城外寒山寺”所指的名胜古迹是“姑苏城”和“寒山寺”。
姑苏城即是苏州城。苏州是中国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寒山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出自唐代诗人察咐迟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
全诗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如下: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败李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简陪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关于姑苏城外寒山寺指的是哪个地方和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首诗叫什么名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