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对比度亮度调节原理(液晶屏对比度调节原理)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690

今天给各位分享液晶显示器对比度亮度调节原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液晶屏对比度调节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显示器调节亮度和对比度的原理是什么?

LCD的话,,亮度就是通过加大背光光源的亮度来提高亮度,耗电当然也有一点点增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比度则与功耗无关,,其实一个LCD就算最大功率工作,也就三四十瓦,,没什么省头,就算一天开二十四小时,一天也省不出半度电来。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利用此原理来制成液晶显示器。

就使用范围分,液晶显示器可分为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液晶显示器以及桌面计算机(Desktop)液晶显示器。NotebookLCD是我们在国内目前所最常见到的大众化液晶显示器产品,它与笔记本计算机的其它部分连为一体,以其轻便、小巧给笔记本计算机的使用者带来方便。DesktopLCD则是传统CRT显示器的替代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见。虽然以上两者都是LCD,但比较起来差别也挺大的。

亮度可以说是最大的差别,使用者可以很容易觉察。DesktopLCD的可接受亮度标准是150cd/m2(cd/m2是衡量亮度的一种单位),当前国内见诸广告的几款DesktopLCD,如AcerFP555、PHILPS151AX、Samsung520TFT等,其亮度均在200cd/m2左右,已经与CRT显示器不相上下。而NotebookLCD的亮度通常在100cd/m2左右,相比CRT显示器自然就暗了许多,这就是所以在环境光线过于强烈的时侯,我们看NotebookLCD的图像会有吃力的感觉的原因了。

其次,两种LCD的可视角度(ViewingAngle)亦有区别。LCD的可视角度是指显示器对比度大于等于10的可视范围角度,同样可视角度时,对比度越大则视觉效果越好。DesktopLCD要求比NotebookLCD有更大的可视角度。

此外,很多NotebookLCD在分辨率变化时不能自动调整图像的大小面积至满屏,所以在某一分辨率下运行笔记本计算机,我们会看到只有屏幕中央一块才有图像。DesktopLCD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按照物理结构,LCD可分为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双扫描无源阵列显示器(DSTN-LCD)和有源矩阵显示器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源阵列显示器(TFT-LCD)。

DSTN(DualScanTortuosityNomograph)双扫描扭曲阵列,是液晶的一种,由这种液晶体所构成的液晶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较差、可视角度小、色彩欠丰富,但是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因此仍然存在市场。

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有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相比DSTN-LCD,TFT-LCD具有屏幕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和亮度高、可视角度大、色彩丰富??等等特点,克服了前者固有的许多弱点,是当前DesktopLCD和NotebookLCD的主流显示设备。

液晶显示器的参数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可视角度

一般而言,LCD的可视角度都是左右对称的,但上下可就不一定了。而且,常常是上下角度小于左右角度。当然了,可视角是愈大愈好。然而,大家必须要了解的是可视角的定义。当我们说可视角是左右80度时,表示站在始于屏幕法线80度的位置时仍可清晰看见屏幕图像,但每个人的视力不同;因此我们以对比度为准。在最大可视角时所量到的对比愈大愈好。一般而言,业界有CR310及CR35两种标准(CRisContrastRatio即对比度)。

二、亮度、对比度

TFT液晶显示器的可接受亮度为150cd/m2以上,目前国内能见到的TFT液晶显示器亮度都在200cd/m2左右,亮度低一点则感觉暗,再亮当然更好,然而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比度则普遍达到了300:1以上。

三、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愈小愈好,它反应了液晶显示器各象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pixel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速度。响应时间越小则使用者在看运动画面时不会出现尾影拖拽的感觉。一般会将反应速率分为两个部份:Rising和Falling;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现在主流的显示器的显示时间已经从25ms到了16ms/12ms,部分高端显示器更是达到了超快的8ms,当然价格也就不菲了。

四、显示色素:

几乎所有15英寸LCD都只能显示高彩(256K),因此许多厂商使用了所谓的FRC(FrameRate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表现出全彩的画面。当然,此全彩画面必须依赖显示卡的显存,并非使用者的显示卡可支持16百万色全彩就能使LCD显示出全彩。

请问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是什么意思,对显示有什么关系

对比度: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确实调的是对比,实际上调的是加在液晶上的极化电压,这个电压越高时,最黑和最白之间的差别更明显,其实白是不会变的,因为不加电时就是白,加大电压,只会让黑的更黑,透光性更差,但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再加这个电压了,否则可能让白的也开始变黑,甚至最后变成负像。

亮度:有两种方法控制,一是背灯亮度,对于led式的,可以通点亮的个数和电压的方法来改变,要是ccfl的,也可以通过电压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亮度,不过受到原理的限制,调整泛围不过led的大;二仍是控制lcd的极化电压,不过与对比不同的是,对比是把最大电压加大了,最小电压不变,而改变亮度时,是把所有的信号都加上一个可调整的固定值,也就是一个偏移量,这样所有的信号都会一定程度的变黑,也就暗了,这样的坏处是lcd的对比受损失。如果是自己开发产品,建议用背光方法调节,特别是led式的,更适合这样控制,当然也可以两者都采用。

液晶显示器对比度与动态对比度分别是什么意思?

对比度是指屏幕上最亮的点的亮度和最暗的点的亮度的比值。如最亮的点的亮度是300流明,而最暗的点的亮度是0.5流明,那么比值是600:1,这个就是对比度。

动态对比度则是三星提出的一种文字游戏,用以对抗LG提出的同为文字游戏的DFC(锐比)技术。主要原理是将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交由显示器的电脑芯片来控制,在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比较亮时将亮度和对比度都调高直至最大值,相反在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比较暗时则降低亮度和对比度,这样人为的加大了对比度。这种动态对比度在观看动态的节目,如电影、游戏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加大不同画面之间的亮度差,不过有明显的人为调亮和调暗的过程,有时还会较画面的变化滞后一、两秒钟,也并非完美。而在文字、网页一类没有明暗变化的静态画面中,动态对比度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只会单调的将亮度调整成100,相当的刺眼而已。

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调节原理是什么?

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实际上调的是加在液晶上的极化电压,这个电压越高时,最黑和最白之间的差别更明显,其实白是不会变的,因为不加电时就是白,加大电压,只会让黑的更黑,透光性更差,但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再加这个电压了,否则可能让白的也开始变黑,甚至最后变成负像。适当的对比度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画面细节,色彩感觉上更艳丽丰富.

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如何调节呢,怎么设置对眼睛有好处呢

买LCD时会跟一本说明书的,可以参见里面提示,一般使用默认即可的了。查找些下列资料,希望对楼主有用,愿快乐。

液晶显示器问题大汇总

一、色彩篇

(色彩、亮度、对比度、视角、色温)首先特别强调:对于任何显示器(CRT/LCD/……)来说,色彩始终是第一位的!色彩显示的真实度和柔和度,带给眼睛的是最直接的感受!至于亮度对比度甚至视角为什么要归到色彩篇来说,下文会有答案。【好液晶显示器的色彩标准】丰富而饱满的颜色、合适的亮度对比度、宽广的视角、灵活合理的颜色/亮度/对比度调节。

Q 1.1:为什么两个品牌的液晶显示同一幅画面,看起来就是不一样?

A 1.1:液晶的显示效果由面板、控制电路等多方面决定,不同的液晶采用了不同的部件和技术,显示的效果肯定会有差异。其实这种差异的CRT上也存在,比如特丽珑和丹娜管,不过液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这方面的差异比CRT要大。这也成为我们判别液晶优劣的最有效方法——显示同样的画面,对比效果,自己眼睛的感受是最具说服力的标准。

Q 1.2:液晶能显示多少种颜色?比CRT差多少?

A 1.2:现在市面上强点的液晶能直接显示大约16.7万种颜色(注意不是每款都能显示这么多),而CRT能显示的颜色数为无限多。这是液晶的先天不足,不过两者原理不一样。CRT由相邻的几个色点显示某种颜色,色点只有红绿蓝三种,混合后给你“错觉”;而液晶是每一个色点都能显示16.7万种,给你直接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方面其实液晶强,CRT只有三种颜色(心理yy一下,呵呵)。

Q 1.2.1:对于标注16.7万色的液晶,能否显示超出这个范围的颜色?

A 1.2.1:对于无法直接显示的颜色,液晶也有处理方法,比如交替显示两种颜色造成一种新颜色的“错觉”。在这方面,各厂商的技术都是不尽相同的,也有不作处理的,所以会有色彩艳丽和丰富程度的差异。

Q 1.3:16位色、24位色、32位色有多大差别?

A 1.3:在颜色数方面,当然很明显,是2的16次方、24次方和32次方的差别。从人眼的感觉来说,16位色能基本满足显示需要,粗看起来和24位色、 32位色差不多,仔细点研究的话,会发现在大面积的渐变色中16位色显示会出现隐约的分隔线。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是24位色,比如网页和其他地方表示颜色的“#80FF2E”之类的字符串,用ACDSee看图片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图片的色深是24位。至于32位色,那是在24位基础上加出来的,据说是加了 8位透明色,实际和24位色没多大差别,至少我们的眼睛是分辨不出来的。

Q 1.4:我使用的是液晶,Windows里是不是设成16位色就足够了?

A 1.4:当然不是!还是要设成32位色!根据上文说述,液晶直接显示的色彩数在16位和24位之间,另有特殊的技术来丰富色彩。因此把液晶显示设成16位色实际上是大材小用,尤其是对那些优秀的液晶来说,真是白费的厂商的心血了。

Q 1.5:亮度和对比度参数是越高越好吗?

A 1.5:答案是否定的。亮度和对比度参数表示的是一种很极端情况下的数值,对日常应用意义不大。400、500的数值太抽象,我们还是应以眼睛的感觉为准,就是“明亮而不刺眼,清晰而不虚浮”。笔者见到过一台奇丽液晶,标称亮度400对比度500,但图像怎么看都觉得苍白惨淡;还有美格的某款标称500 以上对比度,其实是黑色更黑了,以致整体都感觉暗暗的。另外,许多名牌的标称参数比较保守,比如NEC的某款亮度标称280,实际使用中调到50%就足够了。

Q 1.5: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液晶觉得颜色不一样?

A 1.5:液晶通过折射来显示,因此无法避免得带来了可视角度的问题,在视线偏转时看到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有多种技术来增大液晶的可视角度,一般是把水平视角做得比较大,因为一般情况下眼睛是和显示屏在差不多水平线上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液晶基本上是这样:正对时色彩最佳,从左右两边看就变淡变灰,从上面看变白变浅,从底下看就变黑变浓。

Q 1.6:说液晶不适合用于作图,是因为能显示的颜色数少,对吗?

A 1.6:以前是这样,现在其实成了一种误解。液晶显示的16.7万颜色数对人眼来说已够用,更何况现在由软件处理图像,并不需要人眼来判别 “#3399FF”和“#3399FE”。换个角度考虑,即使两台CRT显示同样的颜色还存在细微差别呢。液晶不适合作图,关键原因在于可视角!对图形工作者来说,左看一种颜色,右看变另一种颜色,这才是最要命的。

Q 1.6.1:虽然不是专业图形工作者,但我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一些图片,那我可以用液晶吗?

A 1.6.1:可以,不过要挑色彩好和视角大的,资金充足的话可以考虑公认优秀的EIZO,节俭点的话用优派,LG也可以。三星和飞利浦的型号间差别较大,可以选择中端一点的。

Q 1.7:两个品牌型号的液晶用的是同一款面板,显示效果是否就一样?

A 1.7:不一样,甚至会有明显差别。虽然面板是主要的,但控制电路和优化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显示质量,从而表现为色彩的差异。举个例子,明基和优派的某型号都采用友达面板,但显示效果看得出差别,明基的比较清淡,有点剔透的感觉,而优派的色彩更艳丽些。

Q 1.8:液晶的色温怎么设置?

A 1.8:由于原理不同,液晶和CRT在同样色温下表现出的颜色是有差别的。对于多数东方人来说,把CRT设成9300K比较舒服,而液晶则设为6500K比较舒服。当然因人而异,最好是RGB独立调整,反正自己看着舒服就行。

Q 1.9:我去卖场里买液晶,怎样选择到色彩较好的?

A 1.9:最简单的就是显示相同的图像,看哪个最舒服。有时没这种条件,那么可以要求显示XP的某幅背景。另外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显示大面积的渐变色,看过渡是否平滑。视角判别比较方便,只要自己不同角度看看即可。亮度和对比度则不用太在意,看一下可调节范围即可,因为色彩好的液晶亮度对比度肯定不错。

二、速度篇

(响应时间、刷新率、帧速)

这是到处都引起热烈讨论的话题,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概念(在使用模拟信号的情况下):

【响应时间】液晶单元从某种颜色变换到另一种颜色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厂商给出的是典型响应时间,为上升时间tr和下降时间tf的总和。至于tr和tf哪个代表由黑变白,这对于不同类型的面板是不完全一样的,这里就不深究了。现在常见的响应时间有25ms、16ms

等,25ms即表示液晶单元从黑变白再变黑全过程需要花25毫秒。

【刷新率】显示器更新画面的频率,比如75Hz,就表示1秒钟更新75次。这个值是由显卡给的,如果显卡给的值过高,显示器会黑屏,或者显示某条错误信息。

【帧速】对于影片来说,帧速是指每秒播放的画面数;对于3D游戏来说,帧速是显卡每秒生成的画面数,即通常说的FPS值。本文中为便于讲解,帧速指FPS值。

【垂直同步】3D处理中的一种技术,让显卡同步跟随显示器刷新率来生成画面。比如刷新率为60Hz,那显卡每秒就生成60幅画面,而且就是在显示器每次刷新时同步提供。即使显卡强到FPS能到500,它也照样只做60;如果你说显卡FPS达不到60,我也不知道……那你开垂直同步干嘛?

【显示器的工作方式】显示器很机械的,它就根据显卡给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工作,自己受不了了就黑屏或报错。以刷新率为100MHz为例,显示器在第0秒、第0.01秒、第0.02秒……时更新屏幕图像,信号的来源就是第0秒、第0.01秒、第0.02秒……时显卡所输出的信

号。如果显卡产生了500的FPS,显示器仍然每秒给出100幅,那显卡产生的大部分帧都浪费了;如果显卡只能产生20的FPS,显示器还是会每秒给出100幅,只是当显卡不产生新图像的时候,显示器会根据前一次得到的信号继续给出。

理解了以上这些后,我们再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Q 2.1:响应时间对我有什么影响?

A 2.1:简单的说,响应时间带来的是运动图像的拖尾或残影。本文里我们讨论得再详细一些,先可以操作一下:桌面上右击“我的电脑”,选“属性”,一个“系统属性”框出现了。按住标题栏把整个框迅速拖曳,留意中间的文字,你会发现文字是有“尾巴”的,这就是响应时间在作祟,响应时间越长,这个尾巴就越长越明显。

Q 2.1.1:各种响应时间对眼睛的影响是一样的吗?

A 2.1.1:其实我们的眼睛也是有响应时间的,影像在视网膜上也有残留的时间,不过在这方面,亮度高的影像对人眼的刺激更为长久,残影也更明显。液晶由暗变亮时,人眼早就等待着它变亮了,它却由于响应时间的原因慢了一步,人眼就很容易感觉到这一现象;而液晶由亮变暗时,在人眼视网膜上残留的亮的影像本来持续时间就稍长,人眼觉得这是正常的,液晶响应时间带来的延迟就被人眼响应时间抵消了部分,甚至完全抵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眼对于液晶由暗变亮的响应时间更为敏感。(注意,这一时间未必叫做上升时间!)

Q 2.2:响应时间是恒定的吗?

A 2.2:并非如此。我们通常指的是典型响应时间,上文已有解释。而液晶单元在各种色彩间相互变换的时候,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各种情况下的响应时间不尽相同,具体时间我们无法得知,不过必定有长有短。也不排除有这种情况——由某颜色变换到另一种颜色的时间比从白变黑或从黑变白更长。典型响应时间只是取了特殊情况下的一个参考数值,甚至无法断定说它是最大数值。

Q 2.3:CRT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A 2.3:对于CRT来说不需要响应时间这个概念。CRT通过电子束轰击荧光粉发光,基本上是立即发光,也会立即熄灭。一定要算响应时间的话,有人说是1ms,有人说还要短,不过这没有意义,反正我们的眼睛感觉不到。

Q 2.4:我的液晶响应时间是25ms,是不是说每秒只能显示40帧?

A 2.4:这个问题我们一分为四讨论。

Q 2.4.1:我的液晶响应时间是25ms,是不是说显示器每秒只能显示40帧?

A 2.4.1:显示器每秒显示的帧数是由刷新率唯一决定的,刷新率75Hz,每秒就显示75帧,和响应时间无关。如果液晶单元还没对前一次信号作完反应,后一次信号又来了,那么液晶单元会立即往后一次的信号变换。

Q 2.4.2:在显示快速变化的图像时,响应时间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A 2.4.2:响应时间的存在使得液晶对图像的迅速变化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反应,同时液晶单元是渐变的而不像荧光粉的突变,所以液晶会产生拖尾或残影,而不是断续和跳帧。

Q 2.4.3:我的液晶响应时间是25ms,是不是说每秒只能流畅显示40帧?

A 2.4.3:并非如此。以常见的运动图像为例,在得到两次信号之间(假设刷新率50Hz则这段时间是20ms),多数液晶单元只需要作比较相近的颜色变换,因此不会产生多少拖尾。即使是需要作黑变白这种变换,也只需要消耗25ms中的一部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25ms的液晶可以流畅显示的远不止40 帧。

Q 2.4.4:我的液晶响应时间是25ms,是不是说每秒一定能流畅显示40帧?

A 2.4.4:一般来说是的,25ms响应时间足以对付40帧。你也许还会看到拖尾,不过它并不影响这40帧画面,它影响的是在两帧之间的画面。

Q 2.5:什么因素影响了响应时间?

A 2.5: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大致结论就是提高什么电压可以缩短响应时间,不过这肯定会有负作用的。里面还有粘滞系数等,是液晶固有的特性,其实这才是真正决定响应时间的。一般而言,同一代生产线出来的液晶,响应时间和色彩视角始终是对矛盾,形象点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非科学说法):液晶粘稠了,色彩就鲜艳,视角大,但响应时间慢;液晶稀薄了,响应时间就快,但色彩会淡,视角小。现在视角方面有多种技术能把它增大,但色彩和响应时间的矛盾就很难调和,只能靠产品线的更新。最近台湾和韩国的新一代面板已经量产,所以用台系和韩系面板的液晶涌现出了12ms甚至更快的产品;而日系还没有跟上,因此没有这些新品。

Q 2.5.1:厂商如何改善响应时间?

A 2.5.1:一般大品牌都是通过面板换代来整体改善,在同一代面板中,则分出以色彩为重点和以响应时间为重点的不同产品线,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无论以哪个为重点,都是较好地兼顾两者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品牌,本身没有能力更新面板,就一味强调响应时间,以致弄出惨不忍睹的色彩甚至什么后遗症来。所以我们买液晶不应苛求响应时间,也不宜轻信小品牌。

Q 2.6:25ms?16ms?8ms?我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

A 2.6:需要怎样的响应时间取决于你经常要干怎样的事情。一般来讲办公、普通桌面应用以及没有频繁快速切换画面的游戏对响应时间没要求,30ms以内都可以接受;FPS和快速格斗类游戏最为苛刻,16ms能满足大部分玩家,实在挑剔的玩家则会要求更快。而竞速类游戏如NFS对响应时间的要求其实没那么高, 25ms就够了,因为虽然速度快,但画面切换基本上是个渐变过程,而且为了效果逼真,游戏中会把快速移动的景物模糊化,这就把响应时间带来的拖尾掩盖了。笔者选液晶的宗旨是——色彩始终优先,响应时间可以接受就行了。

Q 2.7:为什么液晶的刷新率普遍比较低?

A 2.7:液晶和CRT原理不同,CRT的荧光粉发光是瞬时的,亮一次就马上会灭,需要频繁点亮,所以刷新率要设置在85Hz以上,眼睛才不觉得闪烁。而液晶是持续发光,亮着就一直亮着,直到你给它改变的信号,所以眼睛始终不会觉得闪烁。基于这个原因,液晶的带宽刷新率不必设计得很高。

Q 2.7.1:什么样的刷新率对人的眼睛最好?

A 2.7.1:一般来说,每秒30幅左右或更高的运动图像会被人眼认为是连续的,所以人眼其实只需要30Hz以上的刷新率,很多电影都是每秒24帧的。更高的帧速会使图像更显连续和稳定,达到每秒50帧以上的话,人眼就感觉不到明显的差别了。显卡默认的刷新率是60Hz,这样对于运动图像来说已经足够了(挑剔的FPS玩家可能还不够)。但由于CRT显示器的瞬时发光原理,在60Hz下还是会觉得闪烁,对眼睛有伤害,因此为了保护眼睛,刷新率还是设得越高越好。

Q 2.7.2:我的液晶该设置什么值的刷新率?

A 2.7.2:现在大部分液晶最高能设成75Hz。不过有些液晶在最高刷新率下状态不佳,会有点小问题,它推荐的最佳工作状态是1024

×768@60Hz之类的,笔者不推荐购买这种液晶,如果已经有了,那么就让它工作在推荐状态下。如果没什么问题,那么液晶能设多高的

刷新率就设多高,不要浪费了,特别是FPS玩家,不要买了8ms的液晶却让它工作在60Hz。

Q 2.8:垂直同步有什么好处?会给我带来某方面的损失吗?

A 2.8:理论上来说,垂直同步能让信号更加稳定,减轻闪烁。但液晶本身没有闪烁现象,因此垂直同步在CRT上更能发挥作用。至于损失,应该是没有的,至少笔者至今还没有发现。

三、像素篇

(坏点、点距、分辨率、最佳分辨率)

同样地,在讨论问题之前,先简单阐述几个概念:

【坏点】由于某种故障而始终只显示一种颜色的液晶单元。坏点包括3种:亮点(白点)——始终白色,暗点——始终黑色(不亮),色点——始终是某种特定颜色。现在多把色点也归到亮点里面,所以某些厂商的“无亮点”承诺,其实是指不含白点和色点。

【点距】每个液晶单元中心到相邻液晶单元中心的距离。在最高分辨率下,液晶的点距就是相邻像素间的距离。标准15寸液晶的点距都是0.297mm,17寸的是0.264mm,18寸的是0.28mm,19寸的是0.294mm,20寸的是0.255mm。

【最佳分辨率】液晶的最佳分辨率就是最高分辨率,在这个分辨率下,每个液晶单元负责显示一个像素,是最清楚的。各尺寸的液晶最佳分辨率也不同,标准15寸是1024×768,17寸-19寸均为1280×1024,20寸的是1600×1200。

Q 3.1:我买到了一台有一个亮点的液晶,可以退换吗?

A 3.1:这个因品牌和商家而定,如果没有无亮点承诺,一般不好退。有一个亮点并不属于质量问题,关于具体的质量标准,网友可自行查询。当然最好是购买时当场检查,屏幕全黑看一下就行了。

Q 3.2:暗点对显示效果有影响吗?

A 3.2:暗点的影响远远比亮点要小,周围单元的光芒会把暗点掩盖,所以一般不会怎么显眼,看不出来就不必太在意。

Q 3.3:不在最佳分辨率下面,液晶怎么显示?

A 3.3:在非最佳分辨率(如800×600)下面,液晶会根据像素应该在的位置,让附近的单元显示某些颜色,最终造成所要的效果,这步工作一般由控制电路完成,称为插值运算。受限于点距和发光原理,非最佳分辨率下的显示会比较粗糙,图像质量还是不错的,文字就会略有模糊感。具体情况因品牌型号而不同,而控制电路的优劣决定了插值运算的质量。这就引出了判别控制电路的简单方法——把分辨率设低,看显示效果如何。

Q 3.4:宽屏是否意味着能看到更多内容?

A 3.4:都是广告惹的祸!如果说宽屏可以看到更多内容,那以此类推43寸的电视机能比29寸的电视机多看到一圈内容了。宽屏能带来什么?笔者认为好处有两个:一是能在任务栏一排多开点窗口,二是全屏看DVD时上下黑边少,屏幕利用率高。仅此而已,其它带来

的就是麻烦:全屏游戏中图像压扁;桌面壁纸很难找;看网页时左右留大片空白……宽屏炒的只是花哨的概念,实用性实在可怜,而广

告的宣传手法实在给人很大误导。

Q 3.5:17寸液晶的屏幕是5:4的,很多情况下显示内容是4:3的,会变形吗?

A 3.5:的确会变形。其实笔者也很不解,640×480、800×600、1024×768、1600×1200都是4:3的,偏偏夹一个不协调的 1280×1024,但这是标准,我们只能适应。从实际感觉来讲,4:3的图像在17寸液晶上显示的确存在小幅度的纵向拉长,但影响不大,不会有

明显失真的感觉。

Q 3.6:液晶的点距是越小越好吗?

A 3.6:当然不是。和CRT不同,液晶的点距直接体现在字体大小上,除非你不让它工作在最佳分辨率下。所以液晶的点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认为每个像素在0.25-0.30mm之间人眼觉得比较舒服(不太粗糙不太细密),所以液晶的标准点距都在这一范围。这里

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15寸的0.297粗糙,有的人觉得17寸的0.264太细,一般年纪稍大一点的都喜欢大些的点距。

Q 3.6.1:超小型的笔记本液晶屏是不是更精细?

A 3.6.1:精细是精细,但并非精细就好。以分辨率1024×768为例,14.1、13.3、12.1寸的屏幕都可以接受,再小的话就很吃力了。偏偏再小的屏幕大多是高分辨率宽屏,我看到的使用这类超小屏的用户,都在windows里设成大字体,特别别扭。可以说超小屏外观看

起来很漂亮,实际显示就不够爽了。

Q 3.6.2:有必要从17寸液晶升级到19寸液晶吗?

A 3.6.2:上文提到了,17和19寸的液晶最佳分辨率都是1280×1024,差别在于点距,因此17到19的升级纯粹是“面子”上的,可以理解为19是17的放大版。从经济上来说,19寸的成本要比17寸高很多,是否值得增大“面子”,就由买家自己权衡了。

四、保养篇

液晶是个娇贵的东东,要让它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要好好呵护它。

Q 4.1:液晶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A 4.1: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湿度、不要阳光直射、防水防尘,基本上都和常见电子产品差不多。这里特别说下温度,液晶一般能在0-40度正常工作,合格的液晶工作温度至少应包含这个范围。笔者曾在某IT刊物上见到用户反映,冬天液晶点不亮,开了空调就点亮了

,看了说明书发现工作温度是5-40度。大家购买时也不要在这点上吃亏了。

Q 4.2:液晶屏幕脏了要怎么清洗?

A 4.2:液晶屏和CRT屏不同,需要轻柔对待。专用清洗工具有两类,一类是有液体的,用专用布蘸了洗液来擦,还有一类是“魔布”,直接擦不需要洗液。笔者推荐后一种,更加方便安全,顽固污渍可呵气或蘸少许清水来洗。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笔者不推荐擦镜布,因为许多擦镜布会在液晶屏上留下绒毛。

Q 4.2.1:哪些清洗方式应该避免?

A 4.2.1:不能使用湿漉漉的布,千万不能使用普通抹布!如有实在顽固的污渍,也不要用指甲直接刮,应当隔着布或纸巾刮,而且不能用力。不要用酒精或洗洁精来洗。

Q 4.2.2:平常维护要注意避免沾染什么?

A 4.2.2:避免用手触摸屏幕;绝对不要进水,无论屏幕还是背板。如果有液体之类的溅到屏幕上,应立即擦净,否则很容易干结,干结了很难擦。

Q 4.3:用屏幕保护程序对液晶有害吗?

A 4.3:应该说屏幕保护对液晶没多大害处,不过不推荐用屏保,因为使用屏保时液晶的灯管还是常亮的,灯管寿命有限,能节约的话还是节约点好。

Q 4.4:我的液晶开了一段时间后边框很烫,时间长了会有问题吗?

A 4.4:对于质量合格的显示器,发热并不会对其使用寿命或性能造成影响,不必太担心。边框烫是正常的,特别是窄框设计的液晶放灯管的空间小了,自然容易感觉到烫。

Q 4.5:液晶长时间显示同一幅画面,会有问题吗?

A 4.5:应该说一般而言的“长时间”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几个小时。如果是超长时间,则可能会有问题了,甚至造成永久坏点。

Q 4.6:液晶显示黑色和关闭有什么差别?

A 4.6:关闭时灯管不工作,没有光源;而显示黑色时灯管是亮的,只是光全部被遮挡在显示器内部了。应用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让液晶长时间工作在大面积的黑色下面。

Q 4.7:为了延长灯管寿命,我是否应该在不用时就关闭液晶?

A 4.7:灯管有寿命,灯管开关同样有寿命,所以不适宜频繁开关。一般来说,如果是不用十几分钟之类的,就不要关了。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请感谢这篇文章的主人 本人没有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

参考资料:由于文章来自地方本人已不太清楚 请原谅!!!

关于液晶显示器对比度亮度调节原理和液晶屏对比度调节原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