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内容简介
建国大业内容简介
《建国大业》是从1948年毛泽东在城南庄发出“五一”口号开始,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扩展资料一、建国大业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控制。国统区物资短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制法币,货币严重贬值,官僚资本把持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由于战乱,交通运输阻塞。国统区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推翻了2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政治上国民党坚持军事独裁统治,拒绝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拒绝和平民主建国。实行恐怖政策,镇压学生运动,迫害和暗杀民主人士。共产党则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商讨民主建国方针。
二、作者简介
1、王兴东
王兴东,男,1951年5月生于辽宁大连市。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一级电影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1997年12月被中国文联评选为首届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陈宝光
陈宝光(1952—),河北省枣强县人。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审。著名作家、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先后发表电影评论、人物史传文章约100万字。发表短、中、长篇小说约120万字。
出版长篇小说《建国大业》(合著)、《辛亥革命》(合著)等。独著电影文学剧本《城南庄1948》、《二胡大师黄海怀》,均已搬上银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梗概100
《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为背景,主要讲述毛泽东与蒋介石举行和平会谈达成共识后不久,国民党单方面发动内战,并对民主党派人士大肆迫害。
共产党坚决进行武装反击,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和国民党内人员纷纷倒戈,与中共站在同一立场。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
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下历经艰险,奔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国民党倚仗军事优势和美国支持,推行独裁统治,悍然挑起内战。
中国共产党被迫武装自卫,解放战争揭幕。通过开展整党、整军运动,以及通令全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党克服了基层组织存在的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现象,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并形成过硬作风,从而继续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前线胜利进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新中国诞生了。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国大业
电影建国大业内容概括(100~200字)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