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轰6轰炸机,以及轰-6中程轰炸机主要的性能参数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现役中国轰-6轰炸机性能如何
轰-6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焦点线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装角1°。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驾驶舱内两名飞行员均有独立的操纵系统,操纵系统分硬式操纵和混合式操纵。每位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应急情况下,两名飞行员向上弹射,其余人员向下弹射。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套弹射救生系统不够完善,救生几率很低,特别是向下弹射的机组乘员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希望。机上配有两个充气救生艇。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组成。前起落架装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双轮,有前轮转弯机构。主起落架也各有一个装有油液氮气的缓冲支柱,支柱头部各铰接有一个小车架,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在机身尾部还装有着陆阻力伞。仿制时还有一些小改进,如图-16的垂直尾翼翼尖为木质结构,对材质要求苛刻,结构复杂,工艺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结果在试制时从大量的木材中勉强做出了一件。最后决定用玻璃钢代替木材,经一年多时间设计制出了玻璃钢翼尖,强度、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又如,轰-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强度钢制成,是一项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成形难度大的关键零件,追踪采用热成形工艺方法解决。
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采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采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涡喷-8的原型为苏联РД-3М发动机,8级轴流式,不可调节收敛型尾喷口,从压气机第5级和第7级后引出热空气对进口导叶、整流支板和整流罩进行加温;从第8级后引出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1967年1月8日,完成了300小时国家交付长期试车,1967年3月29日航定委批准交付部队使用,称Ⅰ批发动机。在Ⅰ批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了800小时结构的涡喷8发动机,1972年7月到1975年10月,分别进行了四次工艺长期试车考核。1973年底在Ⅰ批结构的发动机上混装了可靠性较高的800小时结构涡轮转子,首翻期寿命为400小时,称为Ⅱ批发动机。经一年多的混装使用,1975年开始,全部生产800小时结构的整机,称为Ⅲ批发动机。为了稳妥起见,初期Ⅲ批发动机的首翻期寿命暂定为500小时。79年根据外场使用情况,将首翻期寿命延为600小时;83年根据F23042机台架交付延寿试车的情况和外场使用实际情况,决定1982年以后生产的Ⅲ批发动机首翻期寿命为800小时。涡喷-8初期有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多个问题,如高温起动和高原起动困难,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排气边掉块,火焰筒筒体冷却孔裂纹多,涡轮第2级导向器叶片固定螺钉断裂频繁等。当时轰-6险些停飞,经努力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
机上燃油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启动燃油系统。主系统又分左右两分系统,分别向两个发动机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气体,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设有紧急空中放油装置。机上设有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负责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向,以及起落架舱、弹舱门的开启关闭。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电台、短波指挥台、超短波指挥台、机内通话器和应急救生电台。机上还安装了空调及除冰系统。
前后气密舱的空调用来自发动机压气机的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和加温。为防止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结冰,利用由发动机引出的热空气进行加温。垂尾和平尾前缘及飞行员、领航员前面的玻璃,采用电阻丝加热装置进行加温。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电池及变流器组成。
中国战略轰炸机的轰-6
轰6仿制的是苏联的图-16,它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1950年开始研制,1955年交付使用。图—16的各型生产总数达2000架,1966年开始退役。当时,它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轰炸机。它外形优美,载弹量大,能完成各种战略战术任务。它的产量也较大,改进型多,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也较多。虽然当时轰炸机的发展迅猛,它很快就被其他更先进的机型取代,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个最好的选择。
1957年,中国前往苏联谈判引进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图-16轰炸机。1959年,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1966年10月完成。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1969年批量投产。之后,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发展。
轰-6作为中国最大的轰炸机,在核武器研制成功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核武器的载机。1965年5月14日,轰-6进行了第一次空投核试验,从此它具备了核打击能力,成为中国核战略重要的核反击手段。
把轰-6作为战略轰炸机,是在当时工业基础落后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其实,轰-6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它只是中程轰炸机,是中国赋予了它战略任务。它的速度慢(796公里/小时),航程短(航程5760公里,作战半径2600公里),尤其是机载设备不完善,突防能力太弱。前苏联在图—16服役十年之后开始使其退出现役,并将其余的改装成加油机、电子干扰、电子侦察机、巡逻机。上世纪五六十时年代,是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美、苏两国的轰炸机服役期都非常短,一个机型能服役十余年算有不错的业绩了。事实上,中国开始量产轰—6,并形成战斗力时,已落伍多年了。中国在轰—6尚未服役时,就对轰—6的缺点和当时轰炸机前沿水平提出了新的方案,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加上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技术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研制风险和缩短研制周期,中国才决定先从轰—6的改型开始。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于1970年6月提出轰-61方案,1971年2月开始设计,1978年1月首飞。具体改装内容是以4台英国的“斯贝”MK512-5W型民用涡扇发动机,替换两台涡喷-8,其中两台装在翼根处,另两台以吊挂形式装在机翼中段。涡喷—8的最大推力为2x9500千克,重量为323千克。“斯贝”发动机单台推力5428千克,单台重量1204千克。换装新发动机后,轰-6I的航程和爬升率均提高40%,海平面爬升率从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最大航程从原型的5760千米增加8060千米。这样的航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同时期的图—22M的航程为5500公里,图—22M3(图—26C)航程为7000公里,英国的“三V”(“勇士”、“火神”、“胜利”)轰炸机都不超过6000公里。后来,因发动机的落后不得不下马,轰—6I只改装了1架,研制项目于1976年停止。
轰-6的使用不仅锻炼了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完善了战略用法,更是为下一代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周期长,新型轰炸机出现之前轰-6还将继续使用。
新型战略轰炸机
1973年3月23日,空军正式提出全新设计的战略轰炸机,编号为轰-8,并下达了设计任务。为了减低设计风险,设计人员采用放大的轰-6机身,后掠式中单翼,圆截面蜂腰形机身,乘员6人。该机机身中段有一个8.6x1.8X2.72立方米的炸弹舱,正常载弹量7吨,最大载弹量18吨,可载3枚空对地导弹和100~9000千克的各种口径炸弹。机翼下挂两束火箭,对付导弹的警戒干扰设备。该机正常起飞重量达155吨,计划采用6台“斯贝”涡扇发动机,后来方案有所改动,用4台涡扇——6代替6台“斯贝”发动机。涡扇-6最大推力为7270千克,加力推力为12640千克(后期加大到14000千克),其推重比为5.93(后期增加到7)。该机机长46.47米,机宽48.50米。武器包括仿制AS-5“鲑鱼”的空对地导弹的国产型号和各种航空炸弹,载弹7吨时航程为11000公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轰-8没有进行研制。
其实,从各个角度看,轰-8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也应该发展下去。尽管当时的科技水平不高,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异乎寻常地大,但这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机型,对于设计队伍的锻炼、国防工业的生产加工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轰-8可以完成轰-6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完全可以成为新装备发展的一个契机。尽管它很可能要到八十年代才能服役,但高科技、新科技的发展不但不会将其淘汰,反而会促进它的发展,赋予它新的生命。轰-8下马造成的被动局面波及的范围广且深。它的缺失使新一代、综合国内外最新成果的战略轰炸机无法付诸实施,这个影响还将持续一个漫长的时间。
轰-8下马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的轰炸机研制项目上马,也许是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利用相对和平的环境使技术储备更充足些。当技术不再成为瓶颈时,国家战略决策对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外乎是根据本国及国际环境、地缘政治等方面制订的。战略轰炸机属战略级武器,它的研制必须兼顾周边国家及其他世界大国的反应。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假象:美苏对抗的结束,危机以乎也结束了。然而,事实是美国更加变本加厉地巩固加强它的霸权地位,更加无视国际法,911事件又强化了这种趋势。中美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意识和活动从未放松过,苏联这个假想敌没有了,中国取而代之。中国作为维护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国永远不会和美国走到一起,美国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放弃任何机会牵制中国。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认识,也是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认识。
轰-6中程轰炸机主要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轰-6中程轰炸机是中国西安飞机公司在前苏联“图-16”的基础上研制的高亚声速中程战略轰炸机。
轰-6中程轰炸机1959年开始研制,后因故停止研制,1964年3月恢复研制,1968年12月原型机试飞,1969年起小批量生产,并很快投入批量生产。
轰-6的最主要改型有轰-6丁(反舰导弹发射机)和轰油-6(空中加油机)。轰-6丁1981年8月试飞,可以挂载2枚C-601反舰导弹。
机载乘员7人,动力装置为2台WP-8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75千牛。机长34.8米,翼展34.2米,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机高9.85米,主轮距9.78米,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小时,巡航时马赫数为0.75。
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正常载弹量为3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自卫武器为7门航炮,实用升限13100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着陆滑跑距离1655米。
关于轰6轰炸机和轰-6中程轰炸机主要的性能参数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