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王亚平几次进入太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王亚平什么时候上太空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王亚平什么时候上太空的
王亚平第一次是2013年4月上太空的,第一次是2021年10月14日上太空的。王亚平,1980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成为了我国第二位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员。第一次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第二次研究决定,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担任指令长之一。
宇航员的职责
在载人航天器出现硬件故障时,可以独立进行检查与维修,保证其正常工作;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如航天器自动驾驶系统失灵时,要求宇航员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保证载人航天器和航天人员能够安全返回地面。
在航天期间,根据地面科研人员的指导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对航天器上的各类设备进行使用记载,返回地面后,与研发人员进行共同研究,优化设备的操作;对每天的工作进行严格记录,方便地面人员进行下一次的航天任务布置。
王亚平第一次上太空是什么时候
王亚平第一次上太空是2013年6月11日。
第一次:2013年4月,王亚平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6月11日,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
第二次:2021年10月14日,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人物经历
2013年6月13日,世界第一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前美国航天局宇航员芭芭拉·摩根通过新华社记者致信即将在“天宫”上授课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提醒她记得遥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师生向她表达祝愿。6月20日上午,王亚平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王亚平在宇宙中一共授过几次课
10月16日凌晨,神州十三号飞船发射,随着巨大的蓝色火焰燃起,
烟雾缭绕中,这艘火箭将载着3位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为期半年的科研任务,
在宇宙中,在如此陌生的环境里进行长时间的实验,想必是非常艰巨,
我却在社交平台上,看见了某个宇航员发出的一句十分俏皮的朋友圈:
“出差半年……”,还配上了表情包,
没错,这就是此次航行中唯一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
在此次航行中,她还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很多人熟悉她,应该都是因为她“最美航天员”的名号,
出众的颜值,更是出众的能力,
然而与她光鲜亮丽的履历相比,让人没想到的是,她的宇航员之路走的却是异常艰辛与曲折……
1山东妹子王亚平从飞行梦到航天梦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张各庄村,那里被称为“樱桃之乡”,
她在还小的时候就毅力过人,四年级就开始代表学校参加800米和1500米的中长跑项目,
虽然在所有参赛者中,她个人最矮、腿也不比别人长,但是她总是凭着过人的耐心获得冠军,
王亚平的大伯回忆道:
“王亚平是个火辣的孩子,性格很开朗,从小就喜欢长跑,每天都坚持长跑。”
初中毕业,父亲本来想让她报考师范学院,安份地做个老师,
但她却偷偷报考了高中,也幸亏她大胆的举动,在高考的时候她赶上了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
要知道那个时候,女飞行员8年才招一批,
班里一共20个学生,就她一个人不戴眼镜,同学们纷纷怂恿她:
“哎你去试试吧,没准就能选上呢。”
于是那年17岁的王亚平,报考了长春飞行学院,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竟然被录用了!
她成为了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也开始了更为艰苦的训练,
飞行学院,比普通的大学更加严格,
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兼顾飞行员的军事专业训练,其中包括理论、技能、战术、野外综合训练、实弹射击、器械体操等项目,
学院的训练不分男女,女生们也要练习引体向上、旋梯、固定滚轮,
但就算没有要求,在野外,她也会坚持和男学员一样进行负重训练,
不负众望,几年的自律刻苦之后,她顺利进入飞行部队,成了一名科研飞四种机型的飞行员,
她驾驶飞机在汶川地震中救过灾、为北京安运会消云减雨、为部队部队演习……
直到她决定成为一名宇航员之前,她已经安全飞行长达1600个小时!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2003年,宇航员杨利伟乘着神舟五号,成为飞往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
他成了民族的英雄,也在王亚平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那一刻,我就梦想当航天员。
那时毕业不久当运输机飞行员,我想,我们有了男航天员,也会有女航天员。”
她的梦想,从飞行梦变成了更大的航天梦。
2成为航天员的九九八十一难
6年过去,她实现梦想的机会终于来了,
2009年,载人航天工程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其中就包括女航天员,
于是王亚平当仁不让地报了名,但是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你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多危险?”
但她决心已下,家人看她如此坚定,也就无条件支持了她的决定,
通过了层层的考核,她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没想到成为飞行员已经够辛苦的了,宇航员更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在地面上不断训练对航天环境的适应性,
太空环境对男对女都是一样的刻苦,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水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失重飞行训练……
每一项训练都是极其严苛、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在天上做5个小时的任务,在地面上就要做50小时的水下训练,
为了模拟出舱环境,她必须穿着上百斤的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
克服水的阻力、外加服装40千帕的压力,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难度的动作,这样的训练要持续长达4-6小时,
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后,她连体重都会减个1-2公斤,每次水下训练完成后,手会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宇航员也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每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马”。
但每次她从水里出来,虽然疲惫但是满脸笑容,她说:
“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0年到2013年,在3年内她面对八大类近百个科目,进行了数千小时的训练,
终于在2013年,她入选“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了中国女性“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进了神舟十号,飞往了太空,
在那次太空航行中,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在300多公里高度飞行的天宫一号里,给全国上下6000多万名师生上了一堂长达40分钟的太空授课,
她和另外两位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配搭,绘声绘色地为学生展示了量测量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
这次外太空的实验课,也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心里埋下了一个航天梦,
她曾经收到一名学生的信,里面写道:
“是你给了我梦想,我会像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向树的顶端。
总有一天,我会像您一样,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3给女儿摘星星照亮世界女性的路
2003年植根于内心的航天梦,终于在10年后实现了,
当她从神舟十号的舱内回归地球时,她的第一个念头是:
“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太空是家,祖国是梦。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很快,在今年的6月,机会又一次来临了,
她入选神舟十二号的备份乘组,几个月后,她又被官宣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不仅要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长达半年,在天上过年,还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任务沉重,时间紧迫,她的训练强度也越发增大,每次别人见到王亚平,她都越发消瘦,
可王亚平却笑称,不是瘦了,而是肌肉更紧致了,
就连中秋团圆日,她也在训练没办法跟家里人团聚……
出发前,她跟5岁的女儿彼此约定:
“我希望她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姥姥姥爷,好好学习。
她让我飞行回来的时候,给她和她的同学摘星星回来,而且要摘很多,她要分享给她的同学们。”
有很多人问过王亚平:
在飞船发射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是否害怕和恐惧?
但对于王亚平来说,在发射的那一刻,脑海里只有六个字:
责任、使命和圆梦,
是梦想支撑她走到了现在,她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
这样一位坚强、敢于逐梦的伟大女性,她并不只是代表自己、国家,更是全世界的女性,
连美国前女宇航员凯蒂・科尔曼从远方向王亚平送上祝福:
“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因为女性身体的先天条件不足,根据NASA的数据,
到今年3月,一共有565人进入太空,但只有65名是女性,在225次“太空行走”中,只有15次是由女性进行的,
而王亚平即将成为第16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从代表她自己,到国家,到女性,她是开路者、是领航员,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
放眼到每个人身上也是如此,虽然梦想有时如宇宙星辰一般浩渺,虽然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
但王亚平现身说法:
“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这不,就算是宇宙,即使是女性,
她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
成就中国数个“首次”,走进了宇宙,成了大家眼中那颗明亮的星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王亚平几次进入太空和王亚平什么时候上太空的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