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叶公好龙的寓意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叶公好龙的寓意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小学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故事: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扩展资料
实际上,叶公好龙这个典故不过是孔子门生凭空杜撰的一个段子,到了西汉年间,大儒刘向将这个段子收入他主编的《新序》一书中,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胫而走。
历史上,真实的叶公确有其人,本是楚国王室贵族,其曾祖父是那位问鼎中原的霸主楚庄王。叶公乃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约生于公元前528年,死于公元前470年,跟孔子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叶公不但不是一个胆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叶邑近五十年之久,兴水利,劝农桑。
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这项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当地百姓世代感念其恩泽。
孔子曾听闻叶公的善政,特意前来拜访与其交流治国方针策略。两人还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对于亲人犯罪,孔子主张“为亲者隐”,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由于叶公的政治主张与孔子大相径庭,由此很不招孔子门人待见,杜撰了“叶公好龙”的段子来抹黑叶公。
公元前479年,楚国都城发生叛乱,整个楚国处于飘摇动乱之中,叶公闻讯后,不顾年事已高,出兵平乱,迎惠王复位,稳定了国家大局。
叶公因有功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不恋高位,执政一年后,就让贤于比他年轻的公孙宁、公孙宽。自己回到了封地安享晚年,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古语云:云山苍苍,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语放在叶公身上,也是很恰如其分的!
叶公好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是言行不一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扩展资料:
叶公好龙的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翻译
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宾语
示例:~,好其是而非者。★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
近义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叶公好龙》寓言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该寓言比喻和讽刺某一类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口是心非。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