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让大家做好防寒预暖的准备,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气温会一天一天的降低,寒风凛烈的日子开始了。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扩展资料: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的含义是什么简答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代表着什么含义
冬至到,“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疫鬼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