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苏47战斗机,俄罗斯苏47是几代战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知道SU47金雕战斗机为什么被下马
其实他最终下马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技术问题,现在前掠翼飞机最重大的缺陷就是结构发散问题无法解决。
那什么是结构发散问题呢?简单来说:因为前掠翼的翼尖位于机翼根部之前,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翼尖相对翼根产生的扭转变形,使翼尖的局部迎角增大,迎角增大又引起气动载荷的进一步增加。这种恶性循环的发展将使机翼结构破坏(很致命)。
随着前掠角的增大,前掠机翼的气动弹性发散速度迅速下降。当机翼前掠角由0增加到28时,机翼的发散速度降低了90%。按常规用加强结构增加刚度的办法来解决气动弹性问题,在重量上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接受的。
虽然随着机体材料技术发展,结构发散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是翼颤问题接踵而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最终下马的原因了~
俄罗斯苏47是几代战机
第四代战机苏-47“金雕”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放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1997年9月25日首飞,最早被称为S-32,不久改称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为苏-47。其设计重点突出在大迎角下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以及飞机的低可探测性,基本的尺寸和重量数据与苏-37类似,机头、机尾和座舱与苏-35相似,起落架与苏-27K相同,采用苏-35/37的4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该机采用前掠机翼,有明显的机翼翼根边条和长长的机身边条,能降低阻力和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在亚音速和大攻角时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可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高空机动性,并能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扇形不可调进气口道位于机身边条下方,S形进气道侧面靠近机翼前缘处装有鸭翼。双垂尾略向外倾斜,机身中部有两个大的辅助进气门,并且采用雷达吸波涂料对飞机进行了隐身处理。
由于资金限制,该机的前两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到2000年中期才结束,共飞行了90多次,进行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2001年5月,该机开始第三阶段的飞行试验,为研制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积累经验,飞行试验将持续到2005年。2002年5月,苏霍伊被选中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研制商。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在性能上不能低于美国的JSF,在一系列参数上不低于F-22,主要特点首先是多功能性(既可空战,也可打击地面目标)、超级机动性(能完成低速和大攻角的可控飞行)、隐身性(光学、红外和雷达波段的低可探测性)、短距起降(在使用长为300~400米的跑道起降),可能会在该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但不会采用前掠翼布局。同时苏霍伊将该机重新命名为苏-47,强调该机不仅仅是验证机,以后会发展成为生产型飞机。
俄罗斯的苏47战斗机就是苏37战斗机
不同的两款机型。
苏-37“终结者式”战斗机(俄文:Су-37"Терминатор",Su-37"Terminator")是一架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所开发生产的单座多用途原型喷射战斗机。由于苏-37是一系列由苏-27战斗机所衍生出来的新机种之一,因此延续了苏-27的北约代号,被称为侧卫F型(Flanker-F)。苏-37于1996年4月在莫斯科附近的朱可夫斯基飞行测试中心(Zhukovskyflighttestingcenter)进行首次飞行。
苏霍伊苏-47“金雕式”战斗机(俄文:Су-47"Беркут",苏-47"Berkut",曾在设计与试飞阶段曾经给予S-32和S-37的编号),是一种由苏霍伊航空公司研发的超音速试验机,北约代号小木桶(Firkin)。这种飞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美国格鲁曼公司的X-29试验机很相似。自2002年以后编号改为苏-47之后,显示这是一架准备进入量产的战机,不过极有可能在量产前需要先经过大幅修改(成为苏霍伊的“战术空军的未来空中复合架构”下之一部分,也就是“PAKFA”计划),而苏-47的编号不见得会使用在苏霍伊最后推出的设计案上。
文章分享结束,苏47战斗机和俄罗斯苏47是几代战机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