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汉字典故 趣味汉字典故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550

对联趣话丨一副婚联,包含十个数字和十个典故

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

趣话汉字典故 趣味汉字典故

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

一阳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冬至开始,阴气尽而阳气复生,叫一阳来复。“一阳初动”,指的是结婚时间,寓指婚期是在冬至后不久。

二姓典出《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二姓克谐”,是说他们“二姓为姻”,“秦晋结好”。克谐,语出《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意思是能够成功。

三多典出《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故后人以多福、多寿、多子之三多为祝颂之词。

四美语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里的“四美”是说他们结婚的时间、双方的个性爱好、两方家庭亲友的支持、婚事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都达到了最佳状态。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而俱有之意。

五世其昌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六礼典出《仪礼·士昏礼》∶“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旧时婚事从开始到办成,必须要经过六道程序,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互相了解情况)、纳吉(定婚)、纳徵(聘礼)、清期(告知迎娶吉日)、亲迎(结婚)。

七贤典出《魏氏春秋》,指的是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这副婚联里的“七贤毕集”,指的是婚事这天,男女双方的各方亲朋好友全到齐了。

八音典出《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是古代乐器的统称,指的是金、石、土、革、丝、木、竹、匏这八类乐器,统称八音。而这副婚联里所用的“奏八音”是对婚事热闹场面的形容和概括。

九如典出《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副婚联所用“歌九如”寓福寿延绵,一切圆满之意。

十全典出《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全十美,完美无缺。这副婚联中所用的“十全无缺”就是说这桩婚事顺畅,方方面面皆圆圆满满。

当然,这副贺婚联并不是一副很有针对性和很有文采的联,但是能集齐十个数字十个典故,确实了不起。这些典故,我们在写贺婚联的时候也可以参考。

有趣的对联

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我出上联,你出下联,对对对错没关系

兄唱前句,弟唱后句,曲曲曲调有乾坤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个能弹.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

水流东坡诗(尸).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4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5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6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

烟笼芍药.

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

水漂葫芦.

7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梁凉客咳惊.

意思是鸡饿了偷吃稻被小孩用竹筒来打;老鼠在梁上乘凉被客人的咳嗽惊跑.妙在同音叠字.

8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

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9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一醉非假倒.--拿名人的名字作的趣联.

10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对:

千里重(中)金锺.(中金锺是上榜之意哦.锺是钟的古体.

这是一副拆字谜,自己慢慢看吧.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

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

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天

横批是“中和且平”

十分有趣的对联

1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

水流东坡诗(尸).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4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5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6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

烟笼芍药.

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

水漂葫芦.

7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梁凉客咳惊.

意思是鸡饿了偷吃稻被小孩用竹筒来打;老鼠在梁上乘凉被客人的咳嗽惊跑.妙在同音叠字.

8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

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9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一醉非假倒.--拿名人的名字作的趣联.

10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对:

千里重(中)金锺.(中金锺是上榜之意哦.锺是钟的古体.

这是一副拆字谜,自己慢慢看吧.

有趣的对联

从前,有个“孤寒鬼”打算开个酒店,于是出了三两银子,征求人为新店写一幅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孤寒鬼”对他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遍,“孤寒鬼”听了非常高兴,但脸上却不露声色,还耍赖地说:“对联好坏,还需听众人意见。”就这样把三两银子也赖掉,不给秀才了。

到了新店开张的那天,当着许多前来看热闹的人,秀才大声地把对联念成: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孤寒鬼”一听,大骂秀才,看热闹的人却哄堂大笑。

请你猜猜看,原先“孤寒鬼”听了为甚么非常高兴呢?

答案:因为秀才念成: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趣联巧对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身轻担重轻挑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酒客酒楼同醉酒

讨人讨画好吟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公一豌婆一豌姑姑嫂嫂合一豌

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衲衲又三年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高矮子肩长短棍赶黑黄牯至小田犁大丘

细大嫂寻新破布做乾湿鞋去下屋赔上亲

东庙阚西厢房东西两厢门户相对方敢并坐

南京河北京城南北双京水土并分可成霸业

同字异音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条),调整的(调),其余读音(掉),音调的(调)。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种),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种)。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故宫太和殿

上联读音:骆曰,骆曰,骆骆曰。

下联读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四川朝云庙

上联读音:朝云潮,朝朝潮,朝朝朝退。

下联读音: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酒热不须汤盏汤

厅来无用扇车扇

上联后一「汤」读「烫」

下联后一「扇」读「煽」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

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

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

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

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

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13、

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句)

14、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5、

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16、

宋人洪平斋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给皇帝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弄权纳贿,奏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结果不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闲置了十年。洪平斋忿慨不已,遂在家门上书写一联: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闲

17、

南宋诗人尤袤和杨万里关系友善。淳熙年间,杨任秘书监,尤为太常卿,常常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二人性情诙谐,喜欢互开玩笑。有一次碰面时,尤对杨说:我以一经句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杨氏为我

杨万里应声道:

尤物移人

“杨氏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经典中的成句,二位诗人巧妙地把它们引为联句,而“尤”、“杨”又分别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联句,确需才学“垫底”。

18、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其四子)与朱允炆(其长孙)同侍。太祖出句令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曰:

雨洒羊毛一片毡

太祖以为“气弱”。朱棣对曰:

日照龙鳞万点金

后一对句比前一对句气象雄浑得多。后来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也许“马苑应对”一事已经显示出皇孙不是皇子的对手。

19、

明人徐唏年轻时以吏员进身。他荣归故里时,当地官员率诸生郊迎,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态度不恭,地方官员大为生气,出句斥诸生曰:

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酸子”乃讥刺在场的酸秀才们。诸生久不能对。徐唏代答曰: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服,遂相率请罪

20、

明代高则诚少负才名,有“神童”之誉,七岁时的某一天,高则诚身穿绿袍从学塾中归家,路逢官居尚书的邻居,尚书戏则诚曰:

水出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则诚见尚书身着红袍,即对答曰:

落汤是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尚书听了,连连惊叹“后生可畏”。“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别是《诗经》和《论语》中的成句,能在即景应对中迅速地引用,确实是需要学问和才气的。

21、

明朝名臣于谦幼时即聪颖过人。一位僧人见小于谦头梳双髻,即出句戏曰:

牛头喜得生龙角

小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龄稍大后,于谦头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见了,又出上联相戏:

三角如鼓架

于谦回击道:

一秃似擂槌

22、

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23、

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24、

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这个答案不错吧。

谁有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001,001,0011100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4.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5.酒狂称圣草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楹联续话》卷一)。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清代诗人顾复初为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对联(《古今联话》第148页)。杜甫是"诗圣",风格与"草圣"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庙。此联从时代着眼,

上联以感叹口气说,几千年来能有几个杜甫这样的诗人。下联说,即使像这样的诗人在当时也并不得意,但他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了。

6.萍水因缘成一梦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古今联话》第202页)。此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

健则行倦则睡耳哲人屦萎究难消一代沉哀

这是梁寒操挽胡适联(《名联谈趣》390条)。上联说,胡适是大名人,也是最有争议之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不必"盖棺定论"。下联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浮生若梦,人人都有一死,但对他的去世难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联持论公允,语气老成,不颂而自扬,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寻味的挽联精品。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这是太仓吴养涵先生挽胡粹士联。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乡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仓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吴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系知名学者,与胡知交。上联说"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说"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春天的落花在风雨中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巧妙地用"哥了"谐音爱发鸣声的"知了"与无言形成强烈对比,用"子归"谐音思乡以至啼血的杜鹃鸟"子规",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对仗工丽,含义深切,悲痛之情用艺术手段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挽联精品。此联由书法家胡绳祁先生凭五十年前记忆提供,难能可贵,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7.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古今联话》第128页)。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第471页)。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8.沧海日赤城霞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名联谈趣》589条)。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岳阳楼联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9.过到六旬犹少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以多

这是清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10.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楹联丛话》卷七)。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以三组同边自对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领衬字,联文顾盼多姿,声调连绵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