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有成千上万首,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七律第一,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比较公认的主要是两首:崔颢的《黄鹤楼》和杜甫的《登高》。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许多人推崔颢的《黄鹤楼》为古今第一。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全诗气概苍茫,有俯仰古今,感慨今昔之感。更难得的是,用眼看,全诗如一幅色彩清丽的画卷;读出来时又如一首曼妙的歌曲。
富于绘画美和音乐美,使得这首诗传唱不绝。再加上全诗那苍茫的气度、豪迈的情感,附上那中国人普遍的思乡情绪。有气概有情感,又美又好听,《黄鹤楼》的“七律第一”当之无愧。
杜甫的《登高》也被誉为是七律第一《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可称为杜甫最“炫技”的诗,它全诗都是对偶句,自然工稳,将律诗的对仗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评价此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完美的格律与完美的情感融为一体。
写下这首诗时,杜甫在夔门,久病易悲秋,多病独登台,杜甫将长年的漂泊、悲伤一股脑倾泄在这首诗中,读者每每读来沉郁顿挫,悲从心来。
可以说,杜甫将内心最深的悲愁化作了完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其中的千古名句。
胡应麟《诗薮》:此诗应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这两首七律是公认的“七律第一”,至于到底谁是第一,就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作也被誉为“七律第一”。
如唐代沈佺期的《独不见》,明人何景明、薛蕙甚至誉之为“唐人七律第一”。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杜甫的《秋兴八首》亦是律诗中的名作,特摘录第一首如下: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唐诗七律中排第一名是谁的诗,什么诗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有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茫;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
杜甫七言律诗第一是什么
杜甫七言律诗第一是《登高》。
一、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赏析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