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武器发展史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世界武器发展史。详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介绍下世界枪械发展史
1、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
2、14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
3、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4、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
扩展资料:
枪械分类: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机枪、霰弹枪、其他。
1、手枪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中国的警用转轮手枪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Pistol):支持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2、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代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PurposeMachine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Machine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重机枪(英文:HeavyMachine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高射机枪(英文:Anti-Aircraft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Machine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枪械
中国武器发展史
1896年,湖北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步枪“汉阳造”。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小说里看到的红军手里的“老套筒”。1929年,东北王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亦能生产、仿制步枪、轻重机枪。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1935年,国民政府在德国的帮助下,仿制了一款德国毛瑟步枪,后来命名为“正中步枪”。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仿制苏式武器如:54、56式步枪、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萨姆式防空导弹。在苏联的帮助下,空军仿制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我们空军现在天上飞的歼7也是仿制苏米格21的产品。海军除了苏联援助我们的四艘驱逐舰(旧舰),在北海舰队号称“四大金刚”外,主要是仿制一些苏式的鱼雷快艇、猎潜艇类。我们当时生产的鱼雷快艇大都是木壳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力提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军工产业迎来了脱胎换骨爆发式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仿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先后研制列装了空军;歼8、歼10、飞豹战斗轰炸机,四代机歼20的横空出世代表中国空军的研制水平已进人世界最先进的行列。海军:我们的核潜艇093、094,我们的不依赖空气的lp常规动力潜艇完全有能力在美国的太平洋东西两岸游弋。驱逐舰、护卫舰,特别是170、171驱逐舰的列装,使我们的海军有了真正意义的防空能力。陆军: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完全有能力覆盖整个台湾岛,是那些台独分子的梦魇。99A坦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坦克较量而丝毫不落下风。而我们的反坦克利器“末敏弹”的研制成功又是这些钢铁怪兽变成了“死老鼠”。我们的二炮是一支世界上任何敌人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它是我们祖国的镇宅宝剑,有了它,我们就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总之,中国的武器装备在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的探索、厚积薄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向那些科学家、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致敬!!。
世界武器发展史。详细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M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ППД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包括品种、性能、数量和装备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冲锋枪的主要特点是:①普遍采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②多数枪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改善安全性,如意大利的TZ冲锋枪不仅采用快慢机保险,还最早采用了握把保险;③广泛采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以改善武器的便携性,如德国的M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折叠式金属托冲锋枪,法国的E·T·V·S是第一支折叠式木托冲锋枪;④除了苏联采用7.62mm手枪弹和美国采用11.43mm手枪弹外,其他国家普遍采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可与大多数手枪通用。
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仅首先采用包络式枪机,而且是第一支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冲锋枪。又如,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减小枪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开始采用高强度塑料件。
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了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前者如英国的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国的MP5SD式,后者如英国的L34A1式微声冲锋枪。
70年代,一些国家在武器系列化、弹药通用化和小口径化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以小的短枪管自动步枪作为冲锋枪,如美国斯通纳枪族中63式、柯尔特CAR-15式(其改进型为XM177E2式)、德国HK53式、苏联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规冲锋枪的战斗使命。
80年代至今,使用手枪弹的常规冲锋枪进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卡利科系列冲锋枪充分应用螺旋式弹匣的设计特点,使全枪结构紧凑、平衡性好,且弹匣容弹量大。美国的韦弗PKS超轻型冲锋枪采用持久润滑设计,使武器无需涂油,且不用工具也能在战地快速拆卸修理。另外通过给冲锋枪配用各种光学瞄准镜、消声器,使其具备有多种功能。同时,一些国家还先后研制了集手枪、冲锋枪和短管自动步枪三者性能于一身的个人自卫武器,如比利时的FNP90式、英国的布什曼、德国的MP5K式、法国的GIAT-PDW等。这类武器均有结构紧凑、操作轻便、人机工程性能好和火力密集等共同特点。
文章分享结束,武器发展史和世界武器发展史。详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