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古诗(李白的古朗月行全诗)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740

很多朋友对于古朗月行 古诗和李白的古朗月行全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朗月行的古诗

古朗月行 古诗(李白的古朗月行全诗)

古朗月行的古诗如下: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的注释:

1、呼作:称为。

2、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3、疑:怀疑。

4、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5、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6、团团:圆圆的样子。

7、圆影:指月亮。

8、天人:天上人间。

9、沦惑:沉沦迷惑。

10、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李白的古朗月行全诗

李白的古朗月行全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一、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二、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三、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古朗月行》全诗及意思。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扩展资料

诗一开篇便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中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把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描写了出来。

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巧用神话传说,运用强烈的抒情手法,构成瑰丽神奇而含义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通过一个又一个新颖巧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关于古朗月行 古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