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82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LevTolstoy)是俄国著名文学家、19世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改革家。1828年9月9日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16岁进入喀山大学。1851年参军去高加索,1852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童年》。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在他的作品《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中叙述了他的这一段经历。1857年去法国、瑞典和德国游历。1855年至1863年间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问题上。1860年至1861年再次去西欧旅行。1862年结婚,在婚后的15年中,创作了两部伟大的杰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托尔斯泰为写这部宏伟的史诗几乎用了7年时间,无论是作品的规模还是对问题的论述,这部杰作都远远超过了他以往的作品。全部生活素材被编织在一幅巨大的花毯中,对丰富的材料和众多人物的处理,都是无比客观的。但是小说中也有一些章节经常受到评论家的指责,在这些章节里,托尔斯泰阐述了他的历史哲学,并对战争及其策划者大发议论,这种冗长的议论有损于全书的协调,成为艺术上的一个缺陷。

《安娜·卡列尼娜》于1873年至1877年创作而成,虽然它在叙事方法和风格上与《战争与和平》相似,但在艺术上却比较协调。在写作《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之间的一段时间里,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正处在变化过程中。《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热爱生活的乐观小说,它的主要人物在道德上都是健全的,而且能够主宰自己的内心冲突;《安娜·卡列尼娜》则是悲观的,它的主人公们的内心冲突往往得不到解决,有时还酿成了人间的灾难,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私情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以后,长期以来对人生目的的苦苦探索使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1880年以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就自己的宗教观点、社会观点、道德观点和艺术观点的各个方面写了一些书籍、小册子和论文。后来,他还就道德问题和性的问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和剧本。

托尔斯泰71岁的时候,他写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小说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特别是在第一部里,作者的叙述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审判的场面也是现实主义记事的一篇杰作。评论家认为,就艺术性而论,《复活》比《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大为逊色,它有仓促写成的迹像,它的道德说教和对司法制度、刑事制度和教会的宗教仪式的激烈抨击,都使它仿佛出自辨论家托尔斯泰,而不象是出自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手笔。

1910年10月,日益恶化的家庭关系迫使托尔斯泰在一天夜里偷偷地离家出走。11月20日,他因患肺炎在梁赞省偏僻的阿斯塔堡车站去世。

对于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文学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评论家从未提出过疑义,一致公认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经济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相反,托尔斯泰认为,促使人类达到没有阶级和国家状态的进步运动,有赖于通过每一个人奉行至高无上的爱之法律,摒弃任何形式的暴力,从而使自己在道德上日趋完善。尽管托尔斯泰把他的理性主义引向了极端,但他一直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托尔斯泰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一生掌握了10多种外语,直到80岁高龄还开始学习汉语。

托尔斯泰的女儿亚历山大·利沃夫纳·托尔斯塔亚,作家、评论家,托尔斯泰故居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博物馆和托尔斯泰基金会创始人。她有三年时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上度过的,获得医务上校军衔和两枚乔治勋章。曾被关押在苏联集中营,后应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农民的请求被释放。她移居国外之后,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生活,终身未嫁。2000年10月,她的回忆录《我的20世纪》第一次在俄罗斯出版。

列夫·托尔斯泰的玄孙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38岁(200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毕业后当过记者,在文化部当过博物馆事务技术顾问,担任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博物馆馆长。有两女两子。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扩展资料: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托尔 斯泰简介

一、成长经历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二、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忏悔录》;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

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复活》、《童年》、《论饥荒》、《哈泽—穆拉特》、《致沙皇及其助手们》。

三、情感经历

1862年托尔斯泰与18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

托尔斯泰晚年时期,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简介

1、《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3,《战争与和平》

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娜·卡列尼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争与和平

好了,关于托尔斯泰简介和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