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指几点(三更是指几点到几点)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630

三更是指几点到几点

一般指现在的凌晨2-3点。古人常讲“半夜三更”,即半夜,就是三更。古代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因为古人休息较早,所以半夜时都熟睡了,那时的半夜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深夜了。

三更指几点(三更是指几点到几点)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扩展资料

各个时辰养生

1、一更天:此时,太阳落山,天将黑未黑,万物都已入静,不宜做激烈的运动,可以陪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做些轻松的活动。

2、二更天:此时夜色已深,人们都已停止活动,进入安静的睡眠状态。老年人和体弱者21点就应该准备上床睡觉了。

3、三更天:如果23点还不睡或23点才睡,对身体损伤很大,因为子时是最养气血的时辰,这时的睡眠对修复全身气血十分关键。经常熬夜晚睡的人会发现身体老得快,头发白得早、掉得多,甚至牙齿不坚固、耳鸣头晕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导致的。

4、四更天:子时和丑时都应该进入深睡眠。如果这两个时辰内保证睡眠充足,比吃任何食物或保健品都有效。

5、五更天:平旦就是黎明、早晨,是夜与日的交替时辰,鸡开始打鸣,人们也逐渐从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平旦人气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更

百度百科—半夜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深夜三更的三更是当日的23:00到第二天1:00。三更又名子时。古时候中国民俗把夜里分为五个时间范围,头尾及三个连接点用鼓打更报时,因此称为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有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在戌初一刻,称傍晚,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二更在亥初三刻,知名人士定,又名定昏等。三更在子时整,名夜深,又名夜半,中夜等。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啼,又名荒鸡。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被称为黎明曙光,早上,日旦等,有夜与日的更替之时。打也是古时候汉族人社会的一种晚间报时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一种巡夜的岗位更夫,更夫也别名打更的。

把夜里子时整做为三更,三更便是深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周边,也就是在天的夜里11点至第二天下午1点。中国古时候直到20世纪,没有时钟之时,城镇都很时兴晚间打鼓报时。大都市配有“南京鼓楼”,小镇或者农村大宅院有“更楼”,每晚有值勤更夫(巡查兼报时奴仆),按时间从更楼摆脱巡查一番,一路敲鼓报时。今日在某些偏僻农村,依然有以打鼓或者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拓展材料:

西周时期就已应用。汉朝取名为夜深,鸡啼,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傍晚,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明,以夜深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先后递推。

宋朝之前,精确测量时间的是铜壶滴漏,一把钢卷尺插漏壶中,平面上边,x时后y刻,一目了然。宋朝创造发明了水运仪象台,传动齿轮带上托牌奸险小人从门后通过,时间小木人初显,时间小木人正位2个标示就行分辨了。

之后发生了时正,时正即时间牌正位,例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共二十四时,和欧式的二十四小时完全一致。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具体指的是几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在古代大城市设有“鼓楼”,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非常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三更天:如果23点还不睡或23点才睡,对身体损伤很大,因为子时是最养气血的时辰,这时的睡眠对修复全身气血十分关键。经常熬夜晚睡的人会发现身体老得快,头发白得早、掉得多,甚至牙齿不坚固、耳鸣头晕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