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16年前的回忆和16年前的回忆课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16年前的回忆以及16年前的回忆课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6年前的回忆分几段
16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6年前的回忆分段,供大家阅读!
课文分为五个大段,分别为:1、回忆;2、被捕前;2、被捕时;3、被审时(在法庭上);4、被害后。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29也是包括在法庭里面的,29是说离开拘留所的
《16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伤。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创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16年前回忆主要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高度概括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段(第2至第7自然段)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第8到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第18到第29自然段)讲父亲在法庭上被审问的情形。
扩展资料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关于16年前的回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