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新疆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93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新疆的风俗有哪些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新疆的风俗有哪些)

手鼓舞

补充:

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服饰: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婚俗: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

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维吾尔族是新疆从游牧民族较早转为定居农业的民族之一,但在她的饮食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特有的风俗。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

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用的餐具主要为木制和陶器的碗、匙、盘等,但许多食物都爱用手抓食。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乌马什"(玉米面粥),中午为面类主食,晚饭是汤面或馕茶。吃饭时一家大小共席而坐,吃完饭,在拿走餐具前,由长者作"都瓦"(祷告),然后离席。

维吾尔族的主食种类很多,不下数十种,并善于用肉制作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

维吾尔族传统的副食肉类主要有羊肉、牛肉、鸡、鸡蛋、鱼等,特别是吃羊肉比较多。另外,过去也经常能捕猎到一些野生动物,例如黄羊、鹿、盘羊、羚羊、石鸡、野鸡、鹌鹑、松鸡等补充肉食的不足和改善一下口味。奶制品主要有牛奶、山羊奶、酸奶、奶皮子等;蔬菜主要有黄萝卜、卡玛古、洋葱、大蒜、南瓜、萝卜、西红柿、茄子、辣子、香菜、藿香、青豆、土豆等。

维吾尔族人民长期重视园林生产,绝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都有自己的果园,因而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果园成为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的天然维生素宝库。从5月份成熟的桑椹、6月份成熟的杏子开始,各种水果接连不断成熟,一年中有近七个月的时间能吃到新鲜水果。

冬季还常吃核桃、杏干、杏仁、葡萄干、沙枣、红枣、桃干等干果,因此,不少家庭有储存甜瓜、葡萄、苹果、梨等水果的良好习惯。据估计,维吾尔人每年食用的干鲜瓜果可达一、二百公斤。维吾尔族夏天常以瓜果代茶饭,以瓜果就馕吃,冬季常以核桃、杏仁、葡萄干等就馕吃。还喜欢用葡萄干、杏干等做抓饭,用葡萄、桑椹、苹果、海棠果、杏、梨、草莓、无花果、樱桃等做果酱。

维吾尔族传统的饮料主要有茶、奶子、酸奶、各种干果泡制的果汁、果子露、多嘎甫(冰酸奶,酸奶加冰块调匀制成,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饮料)、葡萄水(从断裂的葡萄藤中流出来的水,味酸,可治病)、穆沙来斯(用葡萄酿制的酒)等。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喜欢喝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茶水也是维吾尔族用来待客的主要饮料,无论何时去维吾尔人家里做客,主人总是先要给客人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和端上一盘香酥可口的馕,即使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也要先给客人敬茶。维吾尔人多喜欢喝茯茶,至今仍是维吾尔人最喜欢的传统饮料。维吾尔族中年龄大的人喜欢在茶里放冰糖。

北疆的维吾尔人多喜欢喝奶茶。在乳类中维吾尔人尤其喜欢吃酸奶,夏季常以酸奶就馕吃。在农村忙季节,农民们常常带上酸奶、馕作为自己的午餐。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主人也会捧出一碗酸奶来招待。

维吾尔族传统的调味品主要有孜然、胡椒、辣面子、藿香(平耐)、芜荽(香菜)、黑芝麻(斯亚旦)、醋(斯日开)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仍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

新疆的风俗有哪些

新疆的风俗有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婚俗等。

一、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

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

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筒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二、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

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脾。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三、婚俗

和其他民族一样,也以丰盛的酒宴、舞蹈、唱歌等形式庆祝婚礼,但有趣的是其具体形式又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带上酒和肉去女方家认亲,这种仪式叫“端盅”。在这仪式中,男女双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向女方的双亲和家庭成员一一敬酒、行拜礼,熟悉彼此间的血缘关系和称谓。在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家杀羊宰牛大摆喜宴,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并唱歌跳舞,一直热闹到深夜甚至破晓天明。

第二天,新娘家组织送亲队伍,护送新娘到婆家。新娘在一群男女青年朋友的簇拥下坐上送亲的马车,一路上歌声、笑声、呼叫声不绝,走一路把喜庆的欢声笑语撒一路。在送亲的路上要唱“送亲歌”,赞美新娘找到了好婆家,嫁给了好儿郎,祝愿他们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新疆传统节日——播种节

在当地塔吉克族人心目中,播种节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一般是每年春播的头一天举行。每逢播种节当天,将由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全村人将麦子撒向人群和大地,以示春播正式开始。在这个节日还有泼水的习俗,这天若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们便端着一盆盆清水守在门外,等客人一出门口,就向客人身上泼水,泼得越多,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对于初来乍到的朋友可不要害怕被淋透,可以尽情地享受一下当地风土人情。

OK,关于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新疆的风俗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