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的故事(班门弄斧的故事是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81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班门弄斧的故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班门弄斧的故事是什么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班门弄斧的故事大意和道理

班门弄斧的故事(班门弄斧的故事是什么)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班门弄斧"这条成语,就是说在内行面前摆弄自个儿的学问.还有一条俗话,意思差不多,叫做"圣人门前卖百家姓".在孔子的门前,炫耀自己会背《百家姓》,也是不知深浅的意思.

班门弄斧的故事是什么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门弄斧的故事和启示

班门弄斧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下面整理了班门弄斧的故事和启示,供参考。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启示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告诉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越多,就知道越多,不会有班门弄斧的行为。还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但是不要狂妄自大,一山还有一山高。

班门弄斧的成语解释

班门弄斧:在鲁班、匠石的门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东施效颦。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关于班门弄斧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