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诗意
词王之涣翻译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作者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收起
大家都在围观
space
04:36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6万人已学
space
01:21
春晓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的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
18.4万人已学
space
00:48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12.2万人已学
space
01:19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5.7万人已学
space
13:19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8.9万人已学
space
02:41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1.9万人已学
space
02:01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4.6万人已学
space
02:44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万人已学
space
01:32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1万人已学
space
01:33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13.8万人已学
space
00:57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11.9万人已学
space
00:57
凉州词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15.3万人已学
space
03:25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5万人已学
space
01:02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3.9万人已学
space
01:3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6万人已学
space
00:57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17.5万人已学
space
04:34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1万人已学
space
00:44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11.2万人已学
space
01:04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15.3万人已学
space
00:55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4.8万人已学
space
00:57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19.8万人已学
space
01:08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1.4万人已学
space
01:06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17.2万人已学
space
01:26
画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10.6万人已学
space
01: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6.1万人已学
space
01:14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17.2万人已学
space
00:59
感遇·孤鸿海上来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18.3万人已学
space
01:50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9万人已学
space
01:14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1.4万人已学
space
01:04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8.7万人已学
space
00:57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6.7万人已学
space
00:50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19.6万人已学
space
01:08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83914
17.1万人已学
space
01:05
赠刘景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0.6万人已学
space
01:4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4万人已学
space
01:15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5万人已学
space
04:36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6万人已学
space
01:23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7.3万人已学
space
01:01
夜书所见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8.7万人已学
space
01:32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
20万人已学
space
01:0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0.8万人已学
space
01:14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9.8万人已学
space
01:20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15.1万人已学
space
01:51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10.8万人已学
space
04:04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15.9万人已学
space
01:08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1万人已学
space
02:29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16.5万人已学
space
01:11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10.9万人已学
space
01:41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6.6万人已学
space
01:26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8.2万人已学
——客官已经到底啦——
王之涣有多少首凉州词
王之涣只有一首《凉州词》他只传下可怜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很著名,就是《凉州词》,也叫《出塞》,还叫《听玉门关吹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玄宗为解决边疆防务问题想出了两个对策。一是设节度使,让一个人兼任某个边区的军事和行政首长,提高处理边事的效率。另一是募"长征兵",把从前由府兵戍边改为职业军人在边区"落户"。这两个对策后果如何且不说,这里想说的是:《凉州词》所传达的生命体验,是很有代表性的"长征兵"们的体验。人们读《凉州词》,总以为作者站在凉州城写诗,而且只是写一瞬间的感受,这是错的。让我们先借鉴一下美术方面的情况。近代画家学西方,讲究透视,一张画正面画了山南,就不准把山北的正面同时画上;画两个相同的物体,就该近的大远的小。而我们的古代画家是不兴这一套的。他们不但可以把从不同观察点上看到的景物同等大小地、并排地绘画出来,而且可以把不同时间甚至生前死后的不同场面画在一幅画里。王之涣这《凉州词》有点像古画家那种"散点透视",把征人出戍、初到凉州、久驻边城的广阔时空浓缩在四句诗里了。"黄河远上白云间"--写诗常要写景,而写景又要写得有情,这是常识了。但人们往往没有深察,不知道古代诗人对一个"景句"的要求,是要它潜藏尽量多的内容,传达更多的生命体验。要深入体味这句诗,关键在于那个"上"字。这是句"诗家语",不是个散文句。这句的主语不是"黄河",而是没写出来的征人,"长征兵"。"黄河"只是个特殊的状语。比照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吧,那只能理解在黄沙中身经百战。因此,"黄河远上"就应理解为沿黄河而上。唐王朝是从黄河中下游一带招募职业军人的。他们离乡背井,从宽阔的黄河岸,来到兰州附近渡过相对狭窄的黄河,渐行渐远渐觉无穷,地势渐高渐觉心寒;放眼前头,又只见一抹荒凉,唯有白云无尽。我们倘能如此设身处地,则这一"上"便令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是向凉州进发途中的感受,语气中带着埋怨。"一片孤城万仞山"--谢天谢地,终于来到凉州了!然而,能有长舒一口气的愉悦吗?不能。相反,倒有倒抽一口凉气的感觉。不信?你看,这里除了城就是山,而且城是孤城,山是高山,其荒寒冷落萧瑟寂寥是无法想像的。这是初到凉州时的感受,那大失所望的语气涵着多少凄怆与无奈!"羌笛何须怨杨柳"--"怨杨柳"不是怨那些杨柳,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唐人习惯用笛子吹出杨柳曲表怨别之情。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如果是一个初到凉州的戍兵,会感到多少有点安慰。但是,如果是一个久驻凉州不断失望的戍兵,他就会感到厌烦了。厌烦,生自高度的怨恨。怨到什么程度?怨到要说"何须怨"的程度: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无论怎样怨都无济于事,绝望了!造成绝望的原因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中华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人们提起"春风",就会感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一片生机,而人也仿佛对前途充满希望。现在作出个判断: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这一方面是顺着前句来个抬杠:你吹什么折杨柳?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让去折啊?但更要紧的是:没有春风的关外,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残中挣扎。人,也一样!前人指出,这句诗是说"恩泽"没施到征人身上,不错。第三四句一气呵成,传达的是久戍凉州后那种深深的怨。"怨",这字是全诗的线索。而全诗最传神之笔,是"何须怨"这个短语。最传神之笔,古称"诗眼"。"眼睛"秋波流转,便令人颠倒思量!全诗的时间和空间都有大跨度,掌握这跨度就不难体会作品的情思。王之涣估计不是个戍兵,他是在极同情戍兵的情感支配下写这首诗的,所谓"感同身受",王氏的确也把戍兵的生命体验丰盈地传达出来了。
《凉州词》王之涣的意思
意思: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其二: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原诗: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度:吹到过。来:语助词,无义。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作者成就影响: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人物轶事:
智审黄狗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
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
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王之涣通过庭审家里有狗,但是狗没叫,料定是熟人作案;有厮打,确定杀手是高个并且背上有抓痕。继而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