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太宰是什么官位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晋朝,因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将太师改称太宰,才恢复成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宰孔:周朝周襄王太宰伯嚭:春秋时期吴国夫差太宰田恒:春秋时期齐国齐平公太宰。
《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冢宰为内朝主宰。在《周礼》中作为天官,成为六卿的首位,总管全国大事。郑玄注:“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春秋时以冢宰为执政之美称。
《尚书》称:“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左传·昭公元年》记赵武谓子产:“武请于冢宰矣。”杜预注:“冢宰,子皮。”子皮为郑的执政。
《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孔颖达疏:“《周礼》:天子六卿,天官为大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
《周礼》有天官冢宰,与其他五官(地、春、夏、秋、冬)并列,则称太宰;称冢宰则总领百官,大五官之上。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天官府,以大冢宰卿为主官,正七命。副为小冢宰上大夫,另有天官府都上士,办理本府诸事。北周大冢宰若有“五府总于天官”之命,则与《周礼》之冢宰相同,执掌国政。若无此命,则仅统本府各官。
大冢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大冢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大冢宰古代官名,西魏、北周大冢宰卿省称,明、清吏部尚书别称之一,来源于《周礼》。大冢宰与其他五官(地、春、夏、秋、冬)并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宪后的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国家政务上的最高负责人。
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天官府,以大冢宰卿为主官,正七命。副为小冢宰上大夫,另有天官府都上士,办理本府诸事。北周大冢宰若有“五府总于天官”之命,则与《周礼》之冢宰相同,执掌国政。若无此命,则仅统本府各官。
古时官名太师、太傅、太宰都是司何职的
1、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三公”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自赵匡胤建宋以后,三师、三公之制虽承唐制保留下来,但授与大臣者为数并不多,尤其是太师一官,只以赵普与文彦博两人功高德厚方予特拜。北宋末年,丞相蔡京也被加太师衔。
2、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宋神宗改革官制后,文臣自通直郎到开府仪同三司,武臣自修武郎到太尉,为升朝官。
扩展资料
一、宋朝太师太尉加官改制:
宋代检校官加于太师至各部员外郎,共十九等,位高于正职。宋初检校官多加给武臣、吏职及蕃官军员,文臣则加于枢密使、宣徽使与节度使。
宋神宗元丰年间改制后,仅留存检校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与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以加节度使之久任者。
宋徽宗政和年间后改三公为三少,武臣累加至检校少师则拜太尉,文臣累加至检校少师则拜开府仪同三司。
二、太师太尉官职的历史变迁:
隋唐以来,决策权转移至中书门下,而行政权在尚书六部手中。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品级虽高,无实际职事,一般只是作为加官,尤以唐后期各种检校官为甚。
宋初三师三公只是作为升迁资序所用,并无执掌。太尉旧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来则提升至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则被三少所代替。
元代三公仅作为加衔,后期也是加授极滥。明清以后以原三师为三公,不设太尉。另外,在某些礼仪中会出现以其他官员临时充当太尉等职位的现象。如宋真宗天禧元年宣读天书之礼,分别以向敏中摄太尉,王曾摄司徒,张知白摄司空。诸如此类都是礼毕即罢,并非真行除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