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荤腥指什么的问题,以及和佛教中的“荤腥”指的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佛教中的“荤腥”指的是什么
佛教里所谓的“荤”是指五荤,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葱、蒜、韭、薤、兴渠(根像萝卜,气味像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菜。
腥是指的一切,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的动物的肉都属于腥。
东南亚国家僧人多信仰小乘佛教,或者乞讨,或到附近人家轮食,无法挑食,所以,无论素食、肉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而我国大乘教派的经典中则有反对食肉的条文。
以前,蒙、藏地区,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缺乏蔬菜,不食肉不能生活。现在很多藏地的高僧大德也都明文禁止食肉,基于一切众生平等和慈悲心的增长。
但无论食肉与否,大小乘教派都禁忌荤食,南北佛教均须遵守。
扩展资料:
汉传佛教不可以吃肉的原因
1、汉族文化中早有将“素食”与“清净”相联系的传统,在许多的儒家经典与礼仪规范中,举行神圣的仪式前都必须要先戒除肉食,以显示自身的清净,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汉地的佛教。
2、汉地的佛寺多为丛林,有着耕种的传统,僧人们无需乞食,而是出坡犁地,自耕自种,既然如此,也就不可能会选择杀生食肉。
3、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汉传佛教在饮食观念上依据的并非是小乘律,而主要是大乘经典。
在众多强调慈悲精神的大乘经典中,如《涅槃经》、《楞伽经》、《楞严经》、《梵网经》等,都有关于出家弟子不应食肉的记载。
这些大乘经典从慈悲、因果、修行、生死各个角度主张了戒除肉食的重要性,也就成为了汉地素食传统的理论根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五荤
请问佛教中的“荤腥”指的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佛教要求佛教徒吃斋。所谓吃斋,一般人的理解即吃素,即不吃荤腥,即不吃肉类食品。其实,佛教所谓的荤腥和你我等一般人的理解不同。佛教里所谓的“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佛教里所谓“腥”是指肉食,即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据说,宗教戒条中有戒“五荤”和戒“三厌”的说法。“五荤”,也叫五辛。一般指五种气味浓烈的蔬菜。佛教指大蒜、韭菜、薤、葱、兴渠(根像萝卜,气味像蒜);道教指韭菜、薤(也叫藠头)、蒜、芸薹、胡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说:“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戒“五荤”,分为戒大五荤和戒小五荤。戒大五荤是戒鸡鸭鱼肉蛋等荤食,而戒小五荤是在大五荤的基础上还戒韭菜、蒜、葱、花椒、大料等等刺激性食物,一般纯粹的素菜都是戒小五荤的。“三厌”,据说是道教的禁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荤腥分别指什么
“荤”指的是葱、姜、蒜;“腥”则是指的鱼肉、鸡肉、羊肉等平常意义理解的荤食。在佛教里所谓的“荤”是指五荤,分别是葱、蒜、韭、薤、兴渠,这些菜都具有特殊气味;而“腥”是指所有肉类,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的动物的肉都属于腥。
佛家讲博爱之心,是不杀生的,所以忌腥,而且佛门子弟为了自律也不吃葱、蒜、韭菜这种刺激性的食物,所以真正的斋饭和如今人们所说的素食是有一定区别的。
早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没有规定不准吃肉,只是规定不准喝酒和吃葱、蒜之类,后来佛教经过多次改良,在中国普遍信奉的大乘佛教的戒律比起原始的佛教,戒条要多很多,有明确反对食肉的条文,出家人讲究慈悲善念,吃肉是杀生的一种方式,自然对于修行是有很大影响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荤腥指什么和佛教中的“荤腥”指的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