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色列为什么打巴勒斯坦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什么经常打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以色列为什么打巴勒斯坦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仗他们的历史是怎么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1]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3]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3]
编辑本段冲突经历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国旗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巴解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巴勒斯坦国旗
2008年巴以冲突大事记1月17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马斯武装等突破加沙与埃及的一处边境口岸,数以千计的加沙人涌入埃及抢购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队和哈马斯武装重新关闭边境。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热冬”攻势,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冲突。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机构遇袭,8名学生死亡。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6月19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与以色列达成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6月25日,5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炸死。8月2日,以军士兵朝试图逃离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该家族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联系密切)成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20多人。11月5日,以军在加沙的一次行动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随后恢复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区当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弹袭击,十几人受伤。当天上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打死两名巴武装人员。11月16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东部,4名巴武装以色列空袭加沙
人员丧生。11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员说,以方当天在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等城市也发动大规模逮捕行动,其间有枪击事件发生。12月2日,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和推土机开进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市,随后以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12月18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即日起宣布结束停火,并不再延续。从19日至26日,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称,5名卡桑旅武装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该组织随后向以南部城市发射迫击炮弹作为报复。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总理奥尔默特呼吁阻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外长齐皮·利夫尼发誓要终结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5]
编辑本段争论焦点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6]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指的是由阿以冲突各方、其他中东国家及美国、俄罗斯、欧盟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老打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IsraeliPalestinianConflict)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现时国际的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种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什么经常打仗
了解这一点的话我就从以色列建国说起了
从1896年开始,发生了多次犹太人回归浪潮,到二战结束后,已经有60万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了
由于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当地的原住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发生了愈演愈烈的暴力冲突,到47年联合国表决通过(包括美苏都同意了)法案裁定巴勒斯坦地区分为2个国家,犹太人国和阿拉伯人国家。
这一决定遭到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强烈反对,接着就爆发了意图扼杀以色列建国的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对以色列宣战,但以色列并没有被这些国家的联军摧毁,阿拉伯国家战败
战后,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裁定给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土地,但约旦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约旦河西岸地区。而埃及则在沿海地区占领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也就是报导常见的这2个地名
这次战争中,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同时犹太人也从西岸和加沙撤出,总计有愈85万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出,其中60万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人口直接翻倍
这些流亡的巴勒斯坦人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意图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真正的独立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划给阿拉伯人的土地..
以色列在195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有超过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这些难民对以色列人可谓是深仇大恨了,即使后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和平建国,但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从来都没消停过
自1988年巴勒斯坦建国之后,局势已经好很多了,至少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争,91年签订了马德里协议,93年又改签了奥斯陆协定,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极端民族主义者刺杀,之后以巴关系一度好转,在之后有签订了怀伊备忘录,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得到了更大的自治权
到95年到了现在,巴勒斯坦人实际控制的区域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其实就是两件事,土地和民族主义,先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冲突,然后是阿拉伯人不满犹太人分走他们的土地,然后冲突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虽然有的阿拉伯人的和以色列人希望和平,但还有大批的民族主义者希望对方死光,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分哈马斯和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主要力量),哈马斯不满法塔赫的和平主义要武装夺权,以色列人也一样,拉宾为了和平签了一个协议就被自己国家的民族主义者刺杀了......
民族主义不除,巴以就没有真正的和平,但偏偏,犹太和穆斯林就世界上民族主义最严重的2个民族........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分享结束,以色列为什么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什么经常打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