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是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27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和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以及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是什么

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是什么)

具体情况如下:

1、康熙活了68岁,以古代的平均年龄来说算得上是比较长寿了,但他死得很突然,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怀疑他是被害死的。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其实并不重,突然就死了很让人怀疑。还有就是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康熙宣布继承人之后,死之前四皇子曾让人端进过一碗人参汤,之后就不知道什么原因驾崩了。

2、皇长子胤禔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以贝子礼殡葬。

3、皇二子胤礽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

4、皇三子胤祉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胤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5、皇四子胤禛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在位13年。驾崩于雍正十三年(1735),葬于河北易县泰陵.庙号为世宗宪皇帝,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6、皇五子胤祺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1732年),谥号温。

7、皇六子胤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8、皇七子胤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9、皇八子胤禩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17岁,即被封为贝勒;雍正即位,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10、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同年,卒。

11、皇十子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生,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出。四十八年三月,封敦郡王。六十一年十月,与受末命。雍正二年四月,以奉差擅回,削爵、禁锢。十三年,高宗即位。十一月,释之。乾隆二年二月,封辅国公。六年辛酉九月初九日子刻卒,年五十有九,以贝子礼葬。

12、皇十一子胤禌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1696),夭折,12岁。

13、皇十二子胤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14、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15、皇十四子胤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胤祚同母。但党附胤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16、皇十五子胤礻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17、皇十六子胤禄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18、皇十七子胤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9、皇十八子胤衸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20、皇十九子胤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21、皇二十子胤袆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22、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23、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24、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25、皇二十四子胤礻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相关信息:

玄烨勤奋地学习。从五岁发蒙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署,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

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后来不得不发展到需要针灸治疗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康熙一闻到灸条的艾味还心有余悸。

玄烨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长大的,与从白山黑水走来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汉学修养。

康熙几个皇子的结局

康熙共有35个儿子,去除掉年幼即亡的,结局如下:

1、长子胤褆:康熙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2、二子胤礽: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3、三子胤祉: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4、四子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5、五子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6、七子胤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胤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7、八子胤禩:康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8、九子胤禟:以其违法肆行,与胤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9、十子胤誐: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誐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10、十二子胤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11、十三子胤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12、十四子胤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与雍正、胤祚同母。但党附胤禩,与雍正对立。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13、十五子胤偶: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14、十六子胤禄: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15、十七子胤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6、二十子胤袆: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17、二十一子胤禧: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18、二十二子胤估: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19、二十三子胤祁: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20、二十四子胤秘: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扩展资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康熙

康熙的儿子们的结局

康熙8岁登基,作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

1、皇长子胤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胤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大阿哥胤禔,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胤禔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2、皇二子胤礽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3、皇三子胤祉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4、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5、皇五子胤祺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胤祺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6、皇六子胤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7、皇七子胤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胤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8、皇八子原封廉亲王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

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9、皇九子胤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胤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10、皇十子胤䄉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胤䄉与胤禟、胤昷皆党附胤禩,为世宗所恶。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胤䄉赍印册赐奠。胤䄉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胤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

11、皇十一子胤禌早夭。

12、皇十二子胤祹

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13、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

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14、皇十四子胤禵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15、皇十五子胤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16、皇十六子胤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17、皇十七子胤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8、皇十八子胤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19、皇十九子胤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20、皇二十子胤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21、皇二十一子胤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22、皇二十二子胤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23、皇二十三子胤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24、皇二十四子胤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