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故事简介
一、七擒孟获故事简介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二、七擒孟获经过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
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
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
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扩展资料七擒孟获的结果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历史事件)
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七擒孟获一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二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三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四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五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六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七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失街亭马谡领命把守街亭,并立了军令状,于是调魏延、王平和高翔去帮助马谡,到了街亭,夜郎自大,不听王平的劝诫,于山上屯军。司马懿见马谡无谋,于是便断了马谡的粮水,阻挡了马谡的援军,得了街亭。魏延、王平、高翔见无法援助便撤军,马谡也因失了街亭,逃跑了。挥泪斩马谡马谡因为失了街亭,又立了军令状,孔明问王平为什么不帮助马谡,王平说马谡不听谏,屯军山上,致使街亭失守,孔明知道后便责备马谡,并将其推至辕门斩首,孔明想到先帝之言,痛苦不已。空城计孔明得知街亭失守,便调人四处准备,只剩2500人在城中,不想司马懿引15万军马前来攻城,孔明便传令,让众军将旌旗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高言大语者,斩之。大打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街道,如有魏兵到,不可轻举妄动。自己带着小童,于城上敌楼前,弹琴。司马懿到城下,见如此这般,不敢亲动,以为有伏兵,便撤军了。木牛流马孔明与司马懿战于上方谷,孔明制造木牛流马,于剑阁和祁山运送粮草,司马懿得知后,便派人截取,并仿制了一模一样的木牛流马来运送粮草,不想孔明在木牛流马中安装了机关,使得司马懿的粮草被劫,孔明获得众多的粮草,司马懿很郁闷。孔明之死孔明于上方谷大败司马懿,回到祁山,夜观天象,发现自己的主星黯淡无光,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又思兴汉大业未果,便用镶星之术,使自己寿命增长,只要主灯不灭,中途不得有人打扰,只要主灯七日不灭就能够祈寿成功,不料第七日,魏军杀来,魏延慌忙入账报告孔明,不想踏灭主灯,孔明失落,不久,在嘱咐了姜维、杨仪、马岱后事之后,便去世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司马懿见蜀军退军,便猜到孔明已死,便令人追击,不想追到蜀军时,见孔明端坐在四轮车上,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吾丞相之计也!”司马懿闻之,立马掉转马头,狂奔而逃,魏军也都仓皇而逃,逃了五十余里,被两魏将追上,问其曰:“我有头否?”二将方说蜀军已退去,于是自此之后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趁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之际,杀死太守正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同时,越巂酋长高定杀死太守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吕凯、府丞王伉顽强坚守下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后续影响
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事件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