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全诗(《似此星辰非昨夜》)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810

“如此星辰非昨夜”全诗是什么

《绮怀》

似此星辰非昨夜全诗(《似此星辰非昨夜》)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全诗以及翻译与赏析。

黄景仁《绮怀》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

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也笼罩着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感伤。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这种充满了一种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调,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这种距离,泰戈尔笔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绝望。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己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诗中,所有的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即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打湿了自己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

王国维说:“欲达解脱之域者,固不可不尝人世之忧患,然所贵乎忧患者,以其为解脱之手段,故非重忧患自身之价值也。今使人日日居忧患言忧患,而无希求解脱之勇气,则天国与地狱彼两失之,其所领之境界,除阴云蔽天沮洳弥望外,固无所获焉。”王国维所说的正是这种“一步一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的绝望心态。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正能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也和他的另一首诗《秋夕》中“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芳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处。春蚕吐丝,将自己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这也正是“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而黄景仁诗中的“芭蕉”也正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意。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这句诗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自斟自饮了,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可怜杯酒不曾消”,表面说的是消不尽的酒意,其实说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伤感,这种无法消解酒意的“醉”是“醉”并非在往昔的回忆中而醉,而是一种“醉”在孤独的现实中的一种苦痛。

“如此星辰非昨夜”所在的整首诗是什么

黄仲则《绮怀》

几回花下坐吹萧,银汉红桥入望谣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蚕眠丝尽抽残藕,婉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生年虚负骨玲珑,万恨俱归晓镜中

君子由来能化鹤,美人何日便成虹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

闻道碧城阑十二,夜深清倚有谁同

自送云骈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

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

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

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