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什么是小康社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什么是小康社会的标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一、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二、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什么叫小康社会
小康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包括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还包括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中,经济发展是居于首位的奋斗目标,不仅包括经济总量,更包含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政治建设方面,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尤为重要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的目标。
这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相当幅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中的“全面”主要包括: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