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为什么不流行了,杀马特为什么不流行了呢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350

为什么杀马特这么流行

杀马特的起源杀獁特这个名字源于英文smart,

杀马特为什么不流行了,杀马特为什么不流行了呢

可以译为

时尚的;聪明的(但在他们身上并非如此)。

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但他们其实根本不懂何为视觉系摇滚,

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山寨视觉系”。

类似于非主流,但不完全是非主流。

家族体系:

在网络中发展自己的成员以及所谓的“热爱视觉的朋友”(注意是“所谓的”,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视觉系)。

相同并存的杀马特与血魔妖是目前网络中最有代表性的网络家族

为什么“杀马特”时尚会流行那么久

让我好奇的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杀马特”到底起源于哪一年!

如果非得追溯它的源头,可能还得再往回倒20年。

1999年的一个深夜,香港视觉系乐队ParanoiD成员MaiRox,将自己演出时的一张很夸张的自拍照上传到网络。

24小时后,这张照片开始消无声息地通过互联网的媒介,极速传播。

那个时候,这些怪异的造型只服务于摇滚音乐,还没有衍生到普罗大众。

而早在MaiRox之前,欧美的朋克风就已经盛行这种亚文化风潮,以铆钉、烟熏妆、反重力学的笔直发型为视觉形象。

之后传入日本,继而经香港流行于内地。

在我们那个年代,根本不懂“朋克”是什么玩意儿。

我们只对这种模仿门槛极低的视觉形象产生极大的兴趣,觉得模仿这种打扮很酷炫、很牛逼!

抱歉,那时候还没有“牛逼”这个词,我们习惯称之为“好屌”!

而这种很“屌”的视觉形象,就是后来杀马特的雏形,当然,你可以管它叫非主流。

一年后,有个叫“安子轩”的男孩受这种亚文化的影响,便联合了4个小伙伴,组建了一个专门DIY这类造型的五人团队。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还不到10岁。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应该算是中国最早一批非主流爱好者。

随着网吧在城镇的普及,它带动了各大论坛,网站,和QQ软件的兴起。

2004年,一个叫“芙蓉姐姐”的奇女子,将她妖娆扭捏的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网站上。

于是乎第一个“网红”诞生了。

此后杀马特网红开始刷屏互联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非主流女神——沉珂!

2005年的时候,腾讯在QQ的基础上推出了QQ空间。

这一革命性的升级,为杀马特搭建了形象展示的个人秀舞台。

与此同时,《劲舞团》游戏的引入,也迅速成为杀马特青年的聚集地。

等到文化基础设施铺设完毕后,杀马特开始快速风行,并成型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之前的非主流杀马特如今却很少见,为什么

非主流和杀马特并没有淡出,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适应了中国社会。

如果说摇滚、朋克等等非主流文化是因为有其核心精神和载体才能一直在主流社会存活下来,那么非主流完全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和载体,再加上非主流们一直站在社会舆论的对立面,所以热度消退是在所难免的。

也许杀马特青年们所受教育不多,但他们认为杀马特是美的,潮的,时尚的,他们就大胆追求杀马特的美,他们在家族群抱团取暖,在QQ空间画满涂鸦,这里是互联网的后街,是“主流们”人迹罕至的角落,却是他们快乐的精神乐园,这里有网恋早恋,有无病呻吟,有伤感文学,有哥特美学,那些主流谈之色变的“禁忌”,我们何妨一试?

对杀马特们来说,各时期审美观不同。当人数多了,他们自认为主流。人数少了,势单力薄,就谦虚起来,或者藏起来了,或者改头换面,重新归类出发。大家可能也见怪不怪了,没有了周围人过艳羡或歧视过不解的目光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动力保持这个造型了。

互联网的普及。曾经有人说过,这就是现在网络和快递的发展,就算是农民,只要能上网的,也能得到很多前沿的信息,买到很多先进的物品。就自然没有谁去沉迷于杀马特那类东西了。就像现在流行社会摇,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们啊。我觉得吧,这种算是一种时代特征吧。

十年前的非主流杀马特,现在都长大了。生活、社会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回归主流生活。有的闯出一片天,有的还在熬日子,但至少过得像个人。不回归主流的,真也就没几个能过得好。网上现存的,估计大都是把这当作梗来玩一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