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关于教师节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关于教师节的故事简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师节的来历故事
1983年12月一场题为“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
暨南大学为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而举办的首场校园演讲比赛。现场,国际金融系81级学生朱川大胆地吐露心声:“目前,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尊师显得非常重要。眼下种树有植树节,护鸟有爱鸟周,育才,也应有尊师节!”
演讲得到的热烈响应让朱川萌生了倡设“教师节”的想法。很快,他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社团,成立了“广州尊师节促进会”,发动学生定期上门为老师义务理发、修家电、搬煤等。
次年盛夏,广州尊师节促进会举办了一场名为“讲坛上好教师”的表彰联谊会。200多位老师从学生手中接过桃李酒,戴上学生亲手制作的大红花,教师节的雏形初现。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节: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是6月6日,起源于民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1932年5月,南京教育界通过市教育局长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要求,明令规定6月6日休假一天,遭到当时教育部拒绝,但允许教师自行组织纪念活动。
于是各地教师每年就在6月6日这天,自发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如在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开封、南昌、徐州、镇江等地,都有盛大的集会。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教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师节倡导者、暨大教授讲述教师节的来历
教师节的来历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教师节。
第一个是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二个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的“农历8月27日”版教师节。然而前者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后者因为战争等原因并未在全国推行。
扩展资料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中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并在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师节定于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回归后则跟随中国内地规定,改为每年的9月10日。
在台湾地区,从1952年起台湾当局就确定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及教师节,并不随中国大陆教师节日期的变化而改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节
教师节传说故事50字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师节定为每年的6月6日,于1951年,中国共产党本着“教师是工人队伍一员的原则”改为与国际劳动节一天的5月1日。
1982年4月,张承先和方明共同提交《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于中共中央,建议以马克思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5年时任总理赵紫阳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经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定为秋季新学年之初的9月10日。
该教师节没有法定假期,但是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在教师节会放假休息半天至一天不等。每一年的教师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都会设定一个主题,如2018年的主题为“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扩展资料:
世界教师日
1966年10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了关于教师地位的政府间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
1994年两组织共同作出决定,把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
节日影响:
正面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负面影响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
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收礼同样涉嫌受贿。教师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长们的金钱或者礼品、礼品卡等“财产性利益”,为对方子女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数额较大,就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关于关于教师节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