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试卷
一、名句积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催人上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风光的热爱之情。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6分)
7、请用正楷字将下面内容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诱惑(yòu)酝酿(liàng)堕落(zhuì)险象迭生(dié)
B.禀告(bǐng)澄清(chéng)玷污(zhān)抖擞精神(shǒu)
C.嶙峋(xún)绿萍(píng)执著(zhuó)玲珑剔透(tī)
D.枯涸(hé)蹂躏(lì)磅礴(pó)心旷神怡(kuàng)
9、下列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洗濯(洗)获益匪浅(非,不)
B.泯灭(灭,丧失)一丝不苟(苟且)
C.宽恕(饶恕)猝然长逝(突然)
D.匍匐(爬行)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10、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B.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D.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1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B.我们应该防止毒奶粉事件不再发生。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13、根据下面的歇后语,在横线上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及写出这部名著的名称。(4分)
(1)__________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__________》
(2)__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__________》
14、根据句式特点进行仿写。(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文实践活动(7分)
走在校园里,一条条标语,一个个宣传栏映入眼帘;走在大街上,店名、招牌、商品广告琳琅满目;回到家中,打开电视,产品广告扑面而来……用心体会,生活的广阔天地无限精彩。某班开展了“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第一小组收录到的有创意的广告语,请选取其中的一则进行赏析。(3分)
①臭名远扬,香飘千里。(臭豆腐广告词)
②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同学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探究这些材料并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发现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同学上街纠错,发现一家餐馆里的菜名有不少别字,例如“鱼‘园’”“鸡‘旦’”。如果让你去跟店主阿姨指正她们的错误,你会怎么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6、品味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霜晨归渔图、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可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文段的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20—21题。(4分)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0、选段中写的水有何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的“不忍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山市》,完成22—25题。(13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2、解释下列加线的文言实词。(4分)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一切乌有()
(3)惟危楼一座()
(4)见山上人烟市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本文以__________为顺序,描绘了山市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突出了山市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5、“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0分)
阅读《种春风》,完成26—29题。
种春风
①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②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吧。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③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在柜台帮我取张汇款单。”
④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⑤“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⑥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⑦“多可怜啊!”老人说。
⑧“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⑨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要有活着的办法谁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⑩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⑾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⑿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⒀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对他人却越来越铁石心肠。
⒁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⒂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⒃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26、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2分)
[
29、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要求:(1)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己的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寂寥(liáo)嘈杂(cáo)工尺(chě)伶仃(líng)
B.瑟缩(sè)妯娌(zhóu)荤菜(hūn)无垠(yín)
C.酝酿(liàng)黄晕(yùn)澄清(chén)山麓(lù)
D.隧道(suì)山岚(lán)穹隆(qióng)濡湿(rú)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司空见贯心有余季兴致勃勃虔诚
B.孔武有力棱角分明力倦神疲哀悼
C.喜不自胜笑容可拘名负其实峰拥
D.旁若无人汉马功劳消声匿迹戏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读完《地震自救手册》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4.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小小的优点,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肯挖掘,沿着它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A.而且所以即使也B.而且更只要也
C.但是所以即使就D.但是更只要就
6、文学常识连接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
B.《卖油翁》——欧阳修——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7.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7分)
⑴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⑶会当凌绝顶,。(《望岳》)
⑷《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⑸毕业了,你和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非常伤感,这里,你可以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这两句名言来劝慰他。
8、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吗?它里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12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地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我特别喜欢夏天。夏天,大地山川.—片壮绿,它使人想起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想起那如火如荼的年华!夏天,根在创造,叶在创造,花在创造,动物在创造,人类在创造,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在创造——为了秋的果实,他们不惜献出自身的一切。在这令人崇敬的创业季节里,有血汗与骄阳的拼搏,有创造与给予的欢欣;只有在这个季节里,热与凉、动与静、艰苦与欢乐、奋斗与享受,才会这般对立,又这般调和!人生要能如夏天一样进取与创造,该有多好!
【丙】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明净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忠实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丰盛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严峻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更是勤勉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丁】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嫩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文中划线处应填哪组词语最恰当()2分
A.脑笼撑疏疏B.脑笼撑疏疏
C.恼笼友疏疏D.恼胧打梳梳
10.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分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1.在乙段抒写夏天的文字中,作者所要突出的主题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丙段写秋的文字中,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2分
13.丁段写冬的文字,在写景的顺序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丁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下小雪的“妙”处是:()2分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二)藏起母亲的秘密(14分)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15.概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16.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分)
17.下面这段文字是文章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联系全文思考:这段文字能否从文中删去?为什么?(3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18.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的理解。(3分)
19.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3分)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一)(17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20、注音。(1分)溯()湍()属()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或王命急宣:②良多趣味:
③晴初霜旦:④故渔者歌曰:
22、指出下列语句中“绝”字的不同意思。(3分)
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
23、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1分)
24、指出选文中的通假字:“”通“”。意思是。(2分)
25、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6、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侧面表现夏季江水流急的句子是
②写出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生,色彩各异的句子是
2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点词语“飞漱”使用的妙处。(2分)
28、上文第三段主要抓住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秋景的凄清,作者在文末引渔歌作结,其作用是(2分)
(二)诗歌赏析(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这首诗的作者,代诗人,(2分)
30、请从修辞、情感等方面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
答:
四、作文(50分)
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朋友和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填补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试题预览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腌渍()自诩()阴晦()凫水()
2、把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4分)
人才荟翠可歌可泣记忆尤新无动于衷
相辅相成大声急呼眼花了乱再接再厉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4分)
A、春节期间,三峡广场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B、“超级女生”播出的那个夏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刚进入初中,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
D、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30年,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淳朴的乡亲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十三岁的际遇》小作者作采用记叙、议论`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回忆自己怀念北大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不断进取`渴望创新的情感。
B、《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者叙述了“我”童年在平桥村的一段经历,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诺曼底”号遇难记》将小说高潮按排在全船乘客和船员得救后,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随船沉入大海的感人时刻,目的是突出他忠于职守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D。《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蠢人。
5、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作家、篇名。(1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4)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顶()(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村的。
8、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想感情。(2分)
(二)《郑人买履》(1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尺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2分)
A、a、先自度其足b、吾忘持度
B、a、至之市,而忘操之。b、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C、a、宁信度,无自信也。b、其剑自舟坠于水(《刻舟求剑》)
D、a、遂不得履b、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E、a、是吾剑之所从坠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10、下边句子中,哪一句与“何不试之以足”的句式和语气相同。()(2分)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B、何事长向别时圆
C、盖一癞蛤蟆也D、谁道人生无再少
11、翻译句子。(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谈一谈这个郑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4分)
(三)伟人细胞(14分)
①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了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是破损的,他不知道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②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的人;
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③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檫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④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时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人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⑤“看来,我是个普通的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⑥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成大事!”
⑦不过,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者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一种很特别的滋味,酸甜苦辣全有。
⑧初一就算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13、选文画线句反映这些同学什么样的心理?它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贾里的父亲为什么认为贾里长大了?(5分)
15、“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同意贾里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40分)
同学们,令人神往的中学生活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许多陌生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想,希望更多的同学了解你,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对吗?那就请你介绍你自己吧!请同学们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情表现你个人的风采吧。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zìxǔhuìfú
2、翠(萃)尤(犹)急(疾)了(缭)
3、A4、C
5、(1)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天下
(2)松间沙路净无泥浣溪沙
(3)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
(4)但愿人长久苏轼
二、阅读理解
6、D7、D8、思念家乡9、BE10、B
11、翻译句子:
等到回来,集市已散,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12、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
还有http://www.teachercn.com/St/Czywst/2007-5/11/20070211214228381_4.html
http://www.xiaocao.net/shiti/czst/czyw/200509/20050923134158.html
http://www.xedu.net/article_view_12259.html
这里还有好多试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