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都有哪几个)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060

2020十大语文差错揭晓!我国语言为何如此博大精深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0十大语文差错,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中招,比如折磨了我们一年的“新冠”的读音为一声,但常常会有人读成四声。常常走进读音圈套的你,是不是也时常感叹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都有哪几个)

我们语言交流常常离不开语言,我们说这就是语言能够丰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情绪,所以说每当我们说话的时候都会给生活提供一些色彩。

中华语言文化不同于其他语言,我们拥有的各种谐音。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一旦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误读,也因此我们的语言也拥有了独特的艺术。

语言和文字密切相连,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楷书、行书、隶书,它告诉我们文明的由来和发展,它传承了文明。中国这个令人羡慕赞叹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自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和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语言文字以后,就翻开了中华民族语言汉字文化的新篇章,才有了今天先进文明的中国。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工具,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30种文字……这么多复杂的方言和文字在民族与民族之间造成了沟通交流的障碍,所以我国规定了汉语和汉字为正规的全国的通行语言文字,把五十六个特色各异的民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交往,还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语言是生活的记录者、是生命的演绎者、是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更要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都有哪几个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0十大语文差错,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中招,比如折磨了我们一年的“新冠”的读音为一声,但常常会有人读成四声。常常走进读音圈套的你,是不是也时常感叹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我们语言交流常常离不开语言,我们说这就是语言能够丰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情绪,所以说每当我们说话的时候都会给生活提供一些色彩。

中华语言文化不同于其他语言,我们拥有的各种谐音。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一旦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误读,也因此我们的语言也拥有了独特的艺术。

语言和文字密切相连,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楷书、行书、隶书,它告诉我们文明的由来和发展,它传承了文明。中国这个令人羡慕赞叹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自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和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语言文字以后,就翻开了中华民族语言汉字文化的新篇章,才有了今天先进文明的中国。

我们每一个留学生相对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如果自己不精通其他国我家的语言其实学校是不会同意我们的流程申请,也不会让我们允许去别的国家去学习的,每一个留学生在留学之前都会对于自己已经将要去到的学校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情况,也要明白自己去留学的一个中级的任务,带着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去的时候,才能够知道自己最后要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

所以一个留学生如果不了解别的国家的语言其实相对来说是不会同意留学申请的,我们每一个留学生相对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如果是自己想要去留学的话,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不精通,那么去了这个学校之后,他们就会把我们不精通语言的这一批人安排到一个学习亿元的班级来共同学习,这有助于这个学生对于国家语言有一定的了解程度,而且相对来说氛围好的情况下,当我们身边的人全都在说这个国家语言的时候,我们的语言会学的非常的快,而且相对环境也非常的好,能够让我们快速的学习域中语言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语感和氛围感。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哪些

语文,包括语和文,即口头语和书面语。日常生活中,语跟文两字并无严格指口头语及书面语而混用之,如英语说明书,中文报道等。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

1.“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

新冠是19年新流行出来的词,几乎能在所有的报道中听到这个词,而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会听到每个人都把“冠”误读成“guàn”,但实际上“冠”是个多音字,guān是名词,形容帽子或是像帽子的东西,guàn是动词,通常指戴帽子,而“新型冠状病毒”是形容词,因此应读为“guān”。

2.“戴口罩”误为“带口罩”

“戴”是指把东西加在身上的某一部位,而“带”是指携带,“戴口罩”是指把口罩戴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带口罩”是指把口罩随身携带,显然只有“戴口罩”才能阻止病毒的入侵,而“带口罩”只是你随身携带着,并不能阻止,因此应为“戴口罩”。

3.“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

“度”与时间搭配,“渡”与空间搭配,而“共渡难关”中的难关是指难以通过的关口,是空间概念,因此应是“共渡难关”。

4.“杏林”误为“杏坛”。

“杏林”与三国吴人董奉有关,因他看病不要钱,只要病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即可,后人以“杏林”泛指医学界,“杏坛”与孔子有关,孔子曾与杏坛上授业,后人便尊称为“杏坛”,泛指教育界,在抗疫中,不少人用“杏林天使”泛指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人,因而应为“杏林”。

5.“宵禁”误为“霄禁”。

“宵”是指夜晚,而“霄”是指云霄、天空,“宵禁”通常是指禁止夜间活动,与云和天空等无关。

6.“挤兑”误为“挤对”。

“挤兑”用于在疫情期间,医疗系统崩溃,医疗资源出现挤兑,“挤对”指逼迫别人屈从,放在句子里是解释不通的。

7.“副作用”误为“负作用”。

是指在新冠疫苗的药物或治疗中出现了“副作用”,副与主相对,起附带作用,而“负”是指负面情绪,负担,因此医学专业术语不能用“负作用”。

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叹为观止”是个成语,表示事物好到了极点,让人不禁赞叹,而新冠肺炎是病毒,时刻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安全,与之意义相悖,因此不能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的失控。

9.“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板”指板块,“版”指上面有文字和图案的底子,“板块”用于报刊和节目,与之意义不符,因此应为“科创板”。

10.“螺蛳粉”误为“螺丝粉”。

“螺蛳粉”是一种特色小吃,而“螺丝”通常指钉子,用金属合成的东西,“螺蛳”是一种可食用的东西,因此应该用“螺蛳粉”。

2020的十大语文差错,基本上都与新冠肺炎有关,而新冠肺炎是人类史上遭遇的非常大的一次考验,这一年,“抗疫”是主要问题,而好在在全国人民的团结下,我们打赢了这场战役,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咬文嚼字》发布的语文差错,主要原因是想以这种方式,更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错误,并且以这种方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种敬畏,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