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来历(馒头的来历是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55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馒头的来历,以及馒头的来历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馒头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馒头的来历(馒头的来历是什么)

话说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国以后,南方的少数民族孟获不服蜀国的管理,因此发动了暴乱。诸葛亮清醒的看出来南方不平就不能安心北伐,于是亲率大军南征。在打败孟获准备渡泸水的时候,突然水势湍急,不能过河。孟获说需要用人头来祭奠江中的冤魂才能平安过江。

诸葛亮自然不会拿人头去祭奠,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又不能过河。于是聪明的他就决定用面粉捏成人头形状来祭奠江水中的冤魂,最后终于平安过河。从此美食——馒首,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馒头。

扩展资料:

馒头的发展史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韩愈有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可见当时馒头是作为供观赏的看席。但“饾饤”指的是点心之类,也就是把馒头列为了点心。

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馒头

馒头的来历是什么

馒头是指用面粉和水后经过发酵再蒸熟的食品。我国虽然很早就种植小麦,被称为“五谷”之一,《诗经●魏凤硕鼠》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的记载。但直到汉代,麦粉制作的食品都还没有发酵,凡是片状或块状的面食统称为“饼”。烤制的叫“炉饼”,加上“胡麻(芝麻)”的叫“胡饼”(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因为“胡麻”是从西域引进的),水煮的叫“汤饼”(不是面条,而是面片汤或面疙瘩汤)。

馒头最早出现于东汉以后的魏晋时期,当时称为“蒸饼”。《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何曾传”记载当时的大官僚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伙食费达万钱。食品中就有“蒸饼”(馒头):“(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只不过他所吃的馒头上面还要裂成十字形,也就是今天的“开花馒头”(我的家乡叫做“石榴包")。

直到宋代,馒头依然称为“蒸饼”。只不过宋仁宗时,因为仁宗名叫赵祯,“蒸”与“祯”音近,为了避讳,宋朝人才把“蒸饼”改称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每日仍旧挑卖炊饼”中的“炊饼”就是“蒸饼”,也就是馒头。

至于今天的包子在古代则称为“馒头”,它出现的时间几乎与“蒸饼”同时,最早叫做“曼头”,后来写成“馒头”。直到北宋,人们仍然称呼有馅的为“馒头”,无馅的为“蒸饼”或“炊饼”。《水浒传》里“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十字坡卖的“馒头”就是今天的肉包子,只不过是听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的“人肉包子”罢了。

一楼说馒头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发明的,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所引的《稗官小说》,罗贯中再把它写进他的《三国演义》之中。但毕竟只是传说而已,而且又是过了七八百年之后的传说,其可信程度如何,是不言而喻了。

馒头的由来是什么

公元225年,平定南中后,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经过泸水,狂风大作,鬼哭狼嚎,蜀军无法渡江。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才得知因为两军交战,阵亡的将士无法返家与亲人团聚,因此在泸水兴风作浪,阻拦大军返程。

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大军如果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才能风平浪静。古人信奉鬼神之说,诸葛亮也不例外,但他认为两军交战死伤难免,但不能冤杀49条人命,想到这里,生出一条计策。立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民间就有了“馒头”一说。

吃馒头的3大好处

1、缓解压力

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对抗疲劳和缓解压力有显著作用。钙是天然的压力缓解剂,缺钙的人会精疲力竭、神经高度紧张,而发酵的馒头中钙比大米中高得多。

2、不容易长胖

馒头比米饭热量低,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70%,而且脂肪和糖类含量比米饭更低。所以爱美、希望保持身材的女士不必担心吃馒头会发胖。

3、下午不犯困

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感到乏力,缺乏维生素B2会感到肌肉运动无力,耐力下降,也容易产生疲劳。而馒头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是缓解压力、营养神经的天然解毒剂。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吃个馒头都养生!盘点吃馒头的3大好处

关于馒头的来历,馒头的来历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