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重点作文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360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1.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单元

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生字

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ɡzhǒnɡ脑髓suǐ相宜书塾shú方正博学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鼎沸dǐng油蛉línɡ斑蝥máo珊瑚shānhú长妈妈chánɡ敛liǎn秕谷bǐ系jì窦dòu厥jué倜傥tìtǎng叵pǒ盔甲kuī锡箔bó

缠络chánluò觅食mì竹筛shāi渊博yuān宿儒sù豁huō,陌生mò鉴赏,传授shòu,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确凿:非常确实。

(2)缠络:缠绕。

(3)觅食:寻找食物。

(4)渊博:形容学识深广。

(5)倜傥:洒脱;不拘束。

(6)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虑地睡觉。比喻无所顾虑。

3、掌握下列多音字。

吓xià吓唬hè恐吓间jiàn间隔;jiān中间

攒cuán人头攒动;zǎn攒钱拗ào拗口;ǎo拗断;niù执拗

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1、生字

肿胀zhǒnɡ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ɡē花圃huāpǔ鸡毛掸子jīmáodǎnzi咻咻xiūxiū玉簪花yùzānhuā

2、解词

(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3课、丑小鸭

1、生字

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ɡxiōnɡ嫉妒jídù丑陋chǒulòu讪笑shànxiào木屐mùjī

2、解词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

4课、外国诗两首

1、生字

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5课、伤仲永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lì)泯(mǐn)扳(pān)称chèn邑yì乞qǐ耶yé谒yè夫fú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2.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第二单元

6课、黄河颂

(1)生字。

山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kuánglán屏障píngzhàng

哺(bǔ)育浊(zhuó)流九曲(qū)连环

(2)解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7课、最后一课

1、字音:

郝hǎo叟sǒu哽咽gěngyè懊悔àohuǐ祈祷qídǎo

宛转诧chà异字帖tiè踱duó步钥匙yàoshi

2、词义:

宛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懊悔: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烦恼后悔。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字音

逼狭bīxiá崎岖qíqū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魄(pò)势

2、词义:

逼狭:非常狭窄、艰难。

崎岖:形容(山路)高低不平。

阻抑:阻碍抑制。

回环曲折:反复循环、弯曲。

亦复如是:也是如此。

魄势:气魄、威势。

9课、土地的誓言

1、字音:

炽chì默契qì斑斓lán谰lán语怪诞dàn

亘gèn古嗥háo田垄lǒng蚱蜢zhàměng污*huì

2、词义:

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肮脏的东西。

10课、木兰诗

1、字音:

机抒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pèi燕山yān

胡骑jì戎机róng朔shuò气柝tuò著zhuó红妆zhuāng裳cháng

傍地走bàng

3.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第三单元

11课、邓稼先

1、注音

宰割zǎigē筹划chóu彷徨pánghuáng仰慕yǎngmù鲜为人知xiǎn可歌可泣kěgēkěqì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妇孺皆知rú当之无愧鞠jū躬尽瘁cuì铤tǐng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夐xiòng曛xūn

2、解释

平沙:平旷的沙漠。这里指旷野。

夐:辽远。

萦带:弯曲地像带子一样。

纠纷:交错在一起。

曛:昏黄。

铤:疾走。

亡群:失群。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不大被人知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锋芒毕露: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幼都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马革裹尸: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革,马皮。词义为用战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马援传》中马援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字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迭起(dié)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一反既往(jì)慷慨淋漓(kāngkǎilínlí)

气冲斗(dǒu)牛弥(mí)高群蚁排衙(yá)浠水xī高标

2、解释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滴光了所有的心血。沥,滴。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的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弥高:更高。弥,更加。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高标:超群、出众的人,好榜样。

心会神凝:比喻集中全部精力。

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注音

重荷(zhònghè)愁苦(chóukǔ)深邃(shēnsuì)

踌躇(chóuchú)巴望(bāwàng)锁闭(suǒbì)

磐石(pánshí)惹人注目(rě)杂乱无章(záluànwúzhāng)

不见天日(bújiàntiānrì)

解释

重荷:沉重的`担子、责任、负担。重,沉重;荷,担子,责任。

愁苦:忧愁、苦恼。

深邃:深、深奥。

踌躇:犹豫。

巴望:盼望,指望,盼头。

锁闭:用一些金属器具锁上,使人打不开。

磐石:厚大的石头。

惹人注目:人或事物的特点使众人将视线放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杂乱无章:混乱而无条理。

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

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注音:

义愤填膺(yīng)博学多识(bóxuéduōshí)

一拍即合(yìpāijìhé)寻欢作乐(xúnhuānzuòlè)

忘乎所以(wànghūsuǒyǐ)

解释: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博学多识:学问广博精深。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

寻欢作乐:寻求欢乐,纵情享受。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4.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一、重点字词识记清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tu鳞ln藻zǎo荇xng与y其奇者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3)晓雾将歇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坠落。(5)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人间。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6)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7)自康乐以后:谢灵运。(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⑼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与:和,跟⑽相与步于中庭相与yǔ:共同,一起。步:散步。中庭:院里。(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⑿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⒀月色入户:门。⒁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至:到。⒂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⒃怀民亦未寝:睡。⒄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人名)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医学家、文学家,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文学家。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2、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表现晨昏(朝夕)变化之美(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慨叹抒怀,总括全文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作者把自己与谢灵运相比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文中先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再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后平看的句子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二)《记承天寺夜游》

1、《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用比喻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议论抒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

四、重点句子翻译清单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堂。

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9、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

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

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

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

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

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

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

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单元:1、体会名篇课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名人伟人的人格可贵、精神闪光之处。

11、《邓稼先》:(1)诗文的作用;(2)议的手法。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过渡段的作用;(2)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

13、《音乐巨人贝多芬》:(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15、《孙权劝学》:(1)人物的性格;(2)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体现。

第四单元:1、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质;2、结合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16、《社戏》:(1)融情入景;对比手法;用词的准确生动。

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的手法;(2)动与静、虚与实、有声与无声、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艺术魅力;(3)阳刚之美,生机蓬勃,对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产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题。

20、《口技》:(1)辨析时间词、象声词;(2)层次清楚,首尾呼应;(3)正面侧面相结合。

第五单元:快速阅读法。(P189)

第六单元: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动物的描写之中,让动物也散发人性的光芒,体现作者的思想主题倾向(动物小说即人类小说、社会小说)。

26、《珍珠鸟》:(1)散文化的语言,意味隽永,舒缓轻灵;(2)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3)卒章显志,拓展主题。

27、《斑羚飞渡》:(1)自然环境描写(彩虹、伤心崖)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第一人称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28、《华南虎》:(1)诗歌意象的含义:囚笼、面孔眼睛、带血的趾爪、血的沟壑、“观众”、“我”、“华南虎”;(2)融入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

29、《马》:(1)对比描写;(2)多角度思维。

30、《狼》:(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题思想。

四、写作与表达。

1、本册重要主题:成长、偶像崇拜现象的讨论、人与动物或我与动物。

2、方法:积累素材,多作练笔;学习佳作,讲究方法;注意审题,谋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纲;写好开头,首尾呼应;注意书写,逐渐提高。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期末考试范围是1-6单元:一、积累:1、词语积累2、课外名句积累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二、运用: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三、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按《课程标准》要求)四、阅读理解:(1)课内语段阅读(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3)课内文言文阅读。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供料半命题作文:(500字以上)。在复习中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一、资料研究1、认真研究上一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弄清考试题目的类型,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初一语文复习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2、认真研究学习初一语文期末检测的质量范围和要求,在复习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3、关注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明确中考改革方向,适时调整复习工作的重点。二、复习安排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分工到人,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1)积累运用,此项内容注意印发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名言警句、名句阅读。探究、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2)阅读理解,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3)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42讲)

主讲:刘畛(南大附中高级教师)

期末复习

一、基础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写法。

踱步duó脑髓suǐ讪shàn笑伫立zhù沮丧jǔ默契qì颦蹙píncù

炽痛chì妇孺rú脚踝huái华裔yì污秽huì重荷hè羁绊jībàn

深邃suì白皙xī门槛kǎn嗔视chēn粲然càn惬意qiè叱咤chìzhà

呷嘴xiā蠕动rú晦暗huì冗杂rǒng戛然jiá归省xǐng悲怆chuàng

遒劲qiú羸弱léi凛冽lǐn吞噬shì步履lǚ贮藏zhù庇荫bìyìn

阴霾mái相觑qù狩猎shòu眼瞅chǒu亢奋kàng鲁莽mǎng剽悍piāohàn

2、注意变色字的写法。

疲惫炯炯有神姗姗来迟沥尽心血肆无忌惮废寝忘食锋芒毕露

辜负海市蜃楼郑重其事不毛之地聊以自慰斩钉截铁妇孺皆知

3、注意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错误。

⑴1947年,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锻炼。

⑵“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⑶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⑷商店里卖的东西很多:文具、食品、五金……等,样样都有。

⑸“不能,”他十分坚决地说:“不能这样做!”

错误改正为:⑴《锻炼》⑵“一年之计在于春”,⑶??⑷删去冒号或“等”字。⑸“,”,“!”

4、提示:

⑴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⑵区别病句:缺少成分、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义的种属关系等。

⑶注意恰当的语言表述,符合语言环境、人物的身份。

二、文言文

(一)《狼》:节选自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小说家。“聊斋”是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狼》是一篇寓言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解释加点词语。

(1)屠大窘

(2)缀行甚远

(3)弛担持刀

(4)一狼洞其中

(5)屠自后断其股

(6)狼亦黠矣

⑺其一犬坐于前

⑻恐前后受其敌

⑼盖以诱敌

⑽止有剩骨

⑾一狼得骨止

⑿狼不敢前

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⒁意暇甚

⑴困窘,处境危急。⑵紧跟⑶放下⑷打洞⑸大腿⑹狡猾⑺像狗一样

⑻攻击⑼敌方⑽通“只”⑾停止⑿上前⒀企图⒁神情

2、“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如:

A.两狼B.麦场C.柴堆D.屠户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两狼)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麦场)(麦场)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后狼)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柴堆)(屠户)

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B)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⑴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⑵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⑷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B.狼虽然很狡诈,但人类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战胜它。

C.狼很狡诈,给人类增加了许多笑料。

D.屠户不一会儿工夫就杀了两只狼,可见狼并不狡猾。(B)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说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能做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D)

(二)《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清代进士。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课文以“善”字总领全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⑵众宾团坐

⑶意少舒

⑷两股战战

⑸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⑹一抚尺而已

⑺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⑻不能名其一处也

⑼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⑽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⑾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⑴适逢,正赶上,恰好。举行宴会⑵围成一团⑶稍微⑷腿⑸只听见⑹罢了⑺稍微渐渐⑻说出⑼腿跑⑽在这时⑾喂奶发出呜呜的声音

2、古汉语中,往往在数词的后面直接使用名词,而省略了量词。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③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①张只把块②个个只③只根张条

3、默写课文第2、3、4节,尤其注意描写宾客反应的语句。

4、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而儿醒,大啼B.未几,夫鼾声起

C.一时齐发,众妙毕备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C)

5、对下面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A.这段文字写的是火起时的场景。

B.“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写出声音的多。

C.这段文字表现了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D.口技者为了模仿出这么多声音,使用了许多道具。(D)

(三)《山海经》,作者不详,共18篇。《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撰写。课文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逐日:

⑵逐走:

⑶大泽:

⑷道渴而死:

⑸弃其杖:

⑹东游:

⑺问其故:

⑻去人近:

⑼一儿以日初出远:

⑽探汤:

⑾不能决:

⑿孰为汝:

⒀多知乎:

⒁见两小儿辩斗

⑴追赶⑵跑⑶湖⑷在半路上⑸遗弃⑹往东方⑺原因⑻距离⑼认为⑽热水⑾决断⑿谁⒀通“智”⒁争论

2、默写《夸父逐日》全文。

3、翻译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及其日中如探汤。

⑶孰为汝多知乎?

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⑵到了正午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⑶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四)期中之前三篇文言复习

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A.言辞B.推辞C.告辞

②及鲁肃过寻阳()

A.到B.经过C.拜访

③卿今当涂掌事()

A.涂抹B.通“途”C.图谋

①B②A③B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余闻之也久

D.问焉,曰:“泯然众人矣。”(A)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

B.仲永由神童变成平庸人,责任在于他父亲。

C.王安石和同时代的韩愈、苏轼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行列。

D.列宁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C)

4、关于《伤仲永》一文写作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本文运用了寓理于事的创作方法。

B.本文语言精练。如在写别人对仲永的态度时仅用“异”“奇”这样的词就从正面点出了仲永的天资。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仲永才华极盛时期的情形,略写的是仲永长大后的情形。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即仲永幼年的神奇天资与成人之后的平庸形成对比。(B)

5、背熟《木兰诗》,填空: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对镜帖花黄雌兔眼迷离

三、现代文阅读

⑴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重点写什么?

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

⑵课文《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⑶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吃起来也平常。文末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⑷《安塞腰鼓》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⑸课文的标题——“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

斯科特探险队员虽然都牺牲了,但他们为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了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足以证明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同时永远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称之为“伟大的悲剧”。

⑹一般人是给胜利者作传,为什么茨威格却充满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茨威格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想到的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他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⑺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⑻课文《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末尾——希望世上的人都取得一个经验教训:在这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你能概括这段话蕴含的思想感情吗?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地看到积极的因素,去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⑼课文《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就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⑽联系《斑羚飞渡》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段话有什么含义。

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b.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灿烂”不光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四、古诗词背诵(填空)

①滁州西涧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

②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③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

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荷笠带斜阳,________________。

④约客赵师秀(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

⑤论诗赵翼

_______________,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①上有黄鹂深树鸣野渡无人舟自横②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③杳杳钟声晚青山独归远④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⑤李杜诗篇万口传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五、名著导读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物形象: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鲁滨孙漂流记》简要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鲁滨孙的性格: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昆虫记》: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六、综合性学习要点

1、戏曲大舞台(课本第147——150页)

①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角色与行当、“虚拟”、艺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②几个主要剧种: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③京剧的旦角流派: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④京剧脸谱的含义(略)

2、黄河,母亲河

课本第74——75页的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共5段——要背下来。

3、我也追“星”

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求全责备。

4、马的世界

复习有关马的俗话和成语,了解有关马的历史故事。

5、探险的意义: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发展进步作贡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重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