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精神分析入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精神分析入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精神分析入门和《精神分析入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精神分析入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dkJjX_sJPg6V8noZLw3GA提取码:v3ce
书名:精神分析入门
作者:查尔斯·布伦纳
译者:杨华渝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7-1
页数:264
内容简介: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内驱力、心理结构、梦、心理冲突、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基础,以及日常生活中心理现象等基本理论。
对从事心理学及医学的专业人员具有指导作用,亦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自己,增强心理素质。
书单| 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入门书籍推荐
必读类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米切尔、布莱克著,黄峥、沈东郁译,2007
商务印书馆。
推荐指数:★★★★★
简介:精神分析最好的一本入门书,对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分支及代表人物的观点做了介绍,并就理论和技术上的争议进行了总结。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可读性极强。
《精神分析与精神分析疗法》
沙弗安著,郭本禹、方红译,2015
重庆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简介:沙弗安从历史、理论、治疗过程、评价和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高屋建瓴地对精神分析的演变和现状进行了概览。
“南希三部曲”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麦克威廉斯著,鲁小华、郑诚译,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
麦克威廉斯著,鲁小华、曹晓鸥、古淑青译,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麦克威廉斯著,钟慧译,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推荐指数:★★★★★
简介:南希·麦克威廉斯的经典著作,囊括理论、临床实践和案例各方面,精神分析入门书籍必备之一。
《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之精神分析心理学: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
郭本禹等,2009
山东教育出版社。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下)》
王国芳等,2009
山东教育出版社。
推荐指数:★★★★
简介:国内系统介绍精神分析领域的专著,从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两个方面入手,对精神分析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进行了概述与评价。
《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1984(后多次再版)
商务印书馆。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是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做的的演讲,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症通论三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假定听众不具备精神分析的任何相关背景,而第三部分内容更加“专业化”。
《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著,郭本禹译,2014
译林出版社。
推荐指数:★★★★
简介:本书是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引论》的续编和补充,其中第一章对梦论进行了修正,第三章对晚期的“第二心理地形学”(即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人格模型)进行了介绍。
选读类
1、《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Ursano、Sonnenberg、Lazar著,林涛、王丽颖译,2010,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人与精神分析师》:Sandler、Dare、Holder著,施琪嘉、曾奇峰、肖泽萍译,201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贝特曼、福尔摩斯著,林玉华、樊雪梅译,2004,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精神分析导论(第二版)》:米尔顿、玻梅尔、法布里克斯著,余萍、周娟译,2014,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心理动力学疗法》:卡布里斯、谢里、道格拉斯、施瓦特著,徐玥译,2012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合计13本,贾晓明编译,2008,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干预与技术》、《精神病理学模型》、《目标与结果》、《内化:内部现实的起源与构建》、《情绪与需要》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大家对这种概念很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或人的原始冲动以及和本能相关的欲望等。每一个心理活动,没有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是由先前的事情所决定,包括口误、笔误、梦、各种神经症症状比如强迫、焦虑、疑病等。梦是通过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2、人格动力论也就是本能,有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攻击本能),本能的基本活动过程分精神投入和反精神投入,前者使本能满足,后者阻止。本能无法满足就会移置如儿童的社会化是性本能受到父母、社会阻止而移置到社会活动上来。而种族偏见、战争则是攻击本能的移置。整个现代文化都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受阻的产物。
3、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本我最原始,与生俱来,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比如婴儿的人格。自我是经过环境反复教训从本我分化出来的部分,是理性的,识时务的。超我是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行为。
4、人格适应论焦虑是自我遭遇危险的信号分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自我通过两种方式应付本我的威胁:阻挡冲动和干扰冲动,这叫自我防御机制。有压抑、替代、认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退行。
5、人格发展论包括心理性欲和早期经验在一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心理性欲有口唇期(出生后第一年)此期停滞的影响是咬手指,贪吃,爱冷嘲热讽等;肛门期(出生后第二年)此期停滞可能有便秘,吝啬洁癖,强迫;生殖器期(三至五岁)停滞可能同性恋;潜伏期(六至十二岁)兴趣被学习交友体育取代;生殖期发生于青春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2一、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态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唯一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其目标只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不被个体所觉察的。
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非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
二、精神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就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人的心态活动。
潜意识,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等因不符合社会道德或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的心态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繁衍与个体生存;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态活动的内在动力,他称这种代表性本能的力量为“力必多”。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一般一个人能否犯神经症取决于他的力比多的力量,以及满足力比多找到的出路,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而性欲力比多与生俱来,贯穿于人的肉体生命和人格成长的全过程。特别是儿童时期四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和生殖阶段--性欲力比多的发展情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四、释梦理论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态学正式形成。
梦的实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欲望虽然被压抑在无意识(潜意识)中,但它仍在不自觉地积极寻求满足,由于在意识门口有“检查员”,因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但在睡眠时,由于检查作用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检查哨”(抵抗),并以伪装润饰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
通过对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最终的被压抑的欲望。因此,梦的解释也可以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但梦的内容并不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五、心态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必须要知道心态防御机制理论。心态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本我与现实,常会有矛盾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这时自我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态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不自觉地运用此方式,如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态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痛苦等病态心态症状。
关于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入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