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故事简单版 黄袍加身的故事简单版概括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890

黄袍加身的故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等人急遣赵匡胤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时,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

黄袍加身的故事简单版 黄袍加身的故事简单版概括

《黄袍加身》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便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晚,大军到了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一起拥护赵点检当皇帝。不久之后,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赵匡胤起床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后周时期,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周世宗驾崩后,七岁的周恭帝即位,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兵变;正月初一时,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即将攻打周朝,宰相等人急忙让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结果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就停了下来,众将以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率军回到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

黄袍加身的故事

黄袍加身又叫做陈桥兵变,指的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最后赵匡胤统率大军行至陈桥驿,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结果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黄袍加身"的典故

黄袍加身(huángpáojiāshēn)

解释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指登上帝位。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子虚子《湘事记·军事篇二》:“然陈桥之役,赵匡胤~,遂膺天命矣。”

近义词自封为王、称王称霸

典故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由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和赵匡义等人指使,镇、定二州谎报军情,他们假称北汉和契丹贵族会师南下,攻打后周。后周宰相范质不辨真伪,急忙指派赵匡胤率军往北方抵御。当赵匡胤把部队开到开封以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赵匡义、赵普等将领,就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黄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诸将领一致向赵匡胤高呼万岁,拥护他当皇帝。于是,赵匡胤立即率领军队开回守卫空虚的京师,不费吹灰之力,便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