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一共有多少本课本分别是什么
初一上册一共有7本课本,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有些地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除了课本还有练习册和单元测试卷。历史、地里、化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填图册和地图册。生物初课本之外,还有探究报告。这样一共大概要发20多本。
扩展资料:
初一的书籍有很多义务教育版,而且还要看是哪个地区的。还有许多的地方课程,也就是特别的个省规定要上的课。语文书、数学、英语、物理、政治、中国历史、生物这是义务教育所规定的。
每个学校的版本不一样,有的用人教版教科版,有的用鲁教版等。
新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有哪些
人教版初一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散步
第2课秋天的怀念
第3课羚羊木雕
第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二单元
第6课我的老师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
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
第9课王几何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
第11课春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第13课风雨
第14课秋天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8课短文两篇
第19课在山的那边
第20课虽有嘉肴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
第22课看云识天气
第23课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需要背诵的课文有哪些
1、《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春》——朱自清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秋天》——何其芳
《秋天》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32年9月创作的诗歌。此诗是以季节为题,虽朴实平常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与美好秋天的感情。全诗以整齐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4、《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