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处暑,意味着炎热夏天的结束。这时候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但实际上,天气并不会逐渐凉爽起来,而是持续高温。
处暑是炎热离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这一节气也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是炎热离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的含义和由来
处暑有什么含义?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代表酷暑天气即将过去。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之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的由来是什么?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此时,如果夜晚观北斗七星,会发现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西南方向。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而处暑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