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殿)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690

大家好,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殿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和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殿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殿”指的是哪三宝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殿)

“三宝殿”自然指的就是佛、法、僧三宝所在之地,寺院、大雄宝殿、藏经楼、禅房都可以是“三宝殿”。这里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神圣的道场,提倡入寺礼仪,就包含着对佛的恭敬、虔诚之意。

“三宝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人们对於三宝的尊敬与敬仰,使佛殿成为十分神圣的地方。除了祈祷、礼拜等有关的信仰活动,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所以产生“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话,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

佛、法、僧被称为三宝,三宝的“宝”是譬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的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仰仗佛、法、僧等出世间的珍宝,则能使我们脱离生死轮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

扩展资料:

“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为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太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11年。

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12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事不登三宝殿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知道“三宝”是指哪三宝

“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

无事不登三宝殿wúshìbùdēngsānbǎodiàn:比喻没事不上门。

解释:“三宝殿”泛指一般的佛殿,除了祈祷、礼拜等有关的信仰活动,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所以产生“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chǎn)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

供养佛像的佛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由于佛、法、僧“三宝”是构成佛教的三个要素,所以“三宝殿”成为佛殿的代称。

印度佛教的寺院,以佛塔为中心,围绕佛塔建造佛殿和僧房。汉地早期佛寺的平面布局,仿照印度佛教的样式,结合汉地沿中轴线布置主要建筑的传统,佛塔与佛殿并重,在佛塔后面建造佛殿。隋唐时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布局形式,设置中轴线,以佛殿为佛寺的主体建筑,形成了院落式的格局,佛塔常建造在佛寺旁边,另成“塔院”。

在汉地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宝殿”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出出入入。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

“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为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太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12年。

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是哪三宝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

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chǎn)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

“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为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

关于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和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