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5月5日是什么节日?端午节,以及为什么会有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原因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戚没谨么节日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古人认为“端”是事物的边缘,也是开始,有“开端”、“初”的意思,因此古代有“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的说法。自汉代以来,端午节才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讳“五”字,遂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古人把月之五日常常写成同音的“午”日。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古人把“午时”谓之“阳辰”,此时阳气始盛,天气开始炎热,于是端午又说成“端阳”。按历法,五月初五一般距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不远,太阳在这时正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方白昼最长,日正中天,所以端午节又叫“天长节”或“天中节”。
端午节的起源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源于我们祖先的图腾崇拜,源于我们祖先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腾的原始崇拜仪式。看来如果这一个结论成立,任何起源传说都没有这一说法更原始、更古老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就有了图腾文化;龙的图腾就出现了,也就有了图腾崇拜仪式。
为了表达对龙神的敬意,我们的祖先在展天动地的呼喊声中,举行祭祀龙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奠礼:他们剪短了须发,浑身刺着花纹,满脸虔诚持重,内心忐忑慌恐,一边奋力地划着龙舟,显示着强劲无比的生命力,一边不停地向水里投放装在竹筒中或包在树叶里的食物给龙神吃,总之,一切活动都是表达对龙神的祟敬。
在欢呼的庆典中,在嘈杂的人海里,察肢在战栗的心情下,我们的祖先怀着对尚未认知世界的无比恐惧,祈求着龙神对自己的生命给予最充分的保障。一年一度,他们都要举行这样一次盛大的图腾祭拜活动。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恰好跟龙的图腾祭拜活动相吻合,因而我们可以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的意义就是进行这盛大的图腾祭拜。
五月初五有哪些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高基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5、折叠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行芦迟科文组织档李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月初五的习俗
1、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哗缺、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
5月5日是什么节日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农历
5月5日是段罩什么节日
5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125天(闰年是1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0天。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节,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历史上,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924年5月5日,设立在黄埔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员开始入学。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巧燃举北京举行。1986年5月5日,中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已全部出齐。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农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月初五有哪些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孝碧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5、折叠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很热闹的,为什么,因为是一年一度的 端午节 ,是我国最大的 传统节日 之一,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简直热闹非凡,接下来我们对五月初五进行解析。让你们更加了解端午节。
还想要了解》》 端午节为啥叫女儿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颤型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庆灶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誉洞扮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唐代派察伏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没举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尘携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5月5日是什么日子
一、在我橘兆此国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自2008年开始,属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二、在日本
五月五日,这一天是日本的端午节、儿猜友童圆迅节,该节日原本是中国的端午节传入日本后演化而成的,但由于日本在1873年后停用农历,故将日期改在公历5月5日。
三、在墨西哥
五月五日节是墨西哥传统的爱国主义节日,是为庆祝墨西哥军队1862年在Puebla城(普埃布拉)击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装备良好数量占优势的占领军而设立的。庆祝仪式包括丰盛的食物、音乐和舞蹈等。在首都墨西哥城,所有青壮年的士兵都会被召集在墨西哥国旗下举行仪式。
四、在美国
美国:五月五日节,与春节、圣帕特里克节节一样,五月五日节被美国人用来庆祝他们对外国文化和本国移民的重视。
五、在世界
五月五日,是国际助产士节。
5月5日是什么节日?端午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会有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原因是什么、5月5日是什么节日?端午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