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510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萨提亚家庭治疗和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萨提亚家庭治疗以及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概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 1916—1988)是举世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疗是由她始创的,所以该治疗方法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萨提亚模式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你不需要了解整体,光是它的部分你就可以用,而且很管用。

萨提亚模式与传统治疗模式的观点差异:

对于传统治疗师来说,心理治疗的公式是:一个原因导致了一个结果,所以只要消除了这个原因,就解决了症状。

萨提亚模式则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所以,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积压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

萨提亚的治疗目标:一致性、高自我价值感

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生命力,具备独特性,具备自我价值。而我们从婴儿至长大成年的过程,为了生存,为了符合父母寄托到我们身上的要求、期望,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我们慢慢地、不自觉地、把家庭规条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以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以应对姿态作为求生存的基本方式,以外在的财富、名望、权力等作为自己安全感的寄托——这样,就无形中降低了我们的自我价值,做想做的事。对此,萨提亚写下一首很美、很意味深远的小诗:

              五种自由

 自由地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如何听。

 自由地说出你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

 自由地感觉你所感的,来代替应该感到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

 自由地根据自己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选择安全妥当这一条路,不敢兴风作浪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萨提亚把这样一种行为、生活的方式,称之为“一致性”。

萨提亚模式的几个重要概念和观点:

1、原生家庭——塑造我们的个性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未满足的期待:

人类存在必然拥有渴望,对自我价值的渴望包括被爱、被接纳、被认同、有意义、有价值、自由…等,因着这些渴望,所以我们有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或来自他人的期待使我们感到痛苦,未被满足的期待使心灵遭受捆绑,这些期待无法被满足的原因可能是早年能力有限又无法自我肯定,亦无能力辨视理解一些问题事件的道理,因着时空演变,所以没有机会满足,而期待中有关「他人」的部分,多半与原生家庭的父母有关,有时这些期待可能与家庭规则有关。对于未满足的期待,我们可以怎么办?

*放下那些尚未满足的期待。

 *找出满足期待的其它替代方法。

 *决定依然保有一个尚未满足的期待,考虑减少付出的代价。

 *回到渴望的层次工作,找一个新的方法去拥有高的自我价值。

 *为满足此未满足的期待工作。

 当我们处理愈多未被满足的期待时,我们愈能够从期待的束缚中走出来,愈能感受到自由,而不是等待或被一堆应该、必须的规条压得喘不过气来。

 萨提尔女士说人有三度诞生,第一度诞生是指发生于精卵结合之际;第二度诞生即我们实际上自子宫出生,第三度诞生则是在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形成之际。前二度不是我们可以掌握决定的,而第三度诞生,发生在当我们可以驾驭自己的生命,驾驭我们独特性发展的过程,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2、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广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对自己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评价(这种评价是与事实相符的),在心理学上,它是一种人格成熟的标志,对个人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利的:

在情绪方面,较容易拥有平和而愉悦的体验能力,对事件自主而灵活地选择应对,同时也能适当地释放压力。在沟通上,我们在珍视自己的同时,也能同样地珍视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需要同时也能洞察他人的需求,能够倾听对方并做出积极反应。对于家庭,我们会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独特性,从而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庭关系;对于事业,坚固的自信心和清晰的人生目标,以及积极开发的心态,带来更多的成果机会。

3、五种家庭沟通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致

表里一致型(4.5%)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50%)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30%)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超理智型(15%)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0.5)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类型,主要是依据他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姿态占了优势。

4、情绪释放——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结构图”使人能够从家庭结构中寻找自我的动力源。对于初次画家庭图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沟通模式,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另外标出任何两人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我们不能改变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当时,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不是咨询师帮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案主自己看清了当时的情境,改变了看法,从而帮助了自己。”

5、雕塑的力量

为重建家庭互动模式,领导者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脑中所浮现的家庭画面呈现出来,她先在团体中找寻成员扮演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并且摆出在压力下相对应的姿态。扮演者戴上角色的牌子,有时用绳子代表关系线,用距离表示内在关系的亲疏远近,加上扮演者运用自己对角色的体会,显现在姿态上及言语上,一幅强有而力的画面于是出现。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家庭中发生的故事,用雕塑就可以直接显现一个家庭的核心问题,而当事人透过这样的画面,对于问题可以得到初步的领悟,加上身历其境,当事人在其间的体会常是强烈且深刻的,对于长久以来忍受的问题,较愿意做出改变的承诺,或是做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对话,达到宣泄或重新练习的目的,「改变」往往就很奇妙的发生了。

6、冰山理论——自我(self)

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来解释,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期待未被满足而引起的。

“自我”(self )意味着非常灵性的那一部分,住在自己里面就意味着住在灵性、心智、情感以及身体的四个层面。常常会回到自己的内在,觉察自己的内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灵性。比如说今天中午在餐厅的时候,一点钟了他们还在看菜单,我就有一点不耐烦了,嘿,我们来这儿干吗了。我于是就回到自己的内在,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耐烦,我在期待些什么?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很想早点吃完饭以后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就像这样。

7、内在资源及转化

萨提亚女士注重一个人的内在资源,来自原生家庭学习的特质及资源,无论是正向或负向的,都能够以新的学习来取代,新的学习不是向外找,而是整合个人内在的资源,这样的改变才可能且深刻长远。过去我们认定的负向特质之所以存在,其实有其功能及目的,如果无法看透这点,只想要去除之,很容易遭到抗拒;所以需要藉助内在其它特质来帮助它,也许是个提醒,也许给个思考,那么原来负向特质所隐含的正向成份才得以显现,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转化」。

家庭是一个系统,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

 封闭系统的家庭特点: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低。交流间接、不清楚、不具体、不一致、阻碍发展。沟通方式通常为指责、讨论、超理智和打岔。规则隐蔽、过时、非人性化;人们需要适应已经确立的规则。结果:意外、混乱、破坏性与不合时宜。

开放系统的家庭特点: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高。交流直接、清楚、具体、一致、促进发展。沟通方式平等规则开放、顺应时代、人性化;有需要时规则就可以改变,有完全的自由可以评论任何事情。结果:与现实联系;符合时宜,有建设性。

封闭系统的家庭规则:自我价值次于权力和成就。行动受最高权力者的支配。变化受到抵制。

开放系统的家庭规则:自我价值是首要的,权力和成就是次要的。行动代表了一个人的信念。交流、系统和规则都彼此联系。

衡量系统是否开放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交流与规则是否允许每个成员的蓬勃发展。

家庭成员中没有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处于不同的成长水平。也许有的人害怕人与人的不同,认为这是矛盾的原因。如果把家庭成员看作一块块积木,家庭生活就是用这一块块积木搭建各种有趣而稳固的事物,你会发现,家庭成员的差异越大,你能够搭建的有趣的事物越多,你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越多。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积木,你总能找到一些方法或使用一些工具使你所搭建的事物保持平衡稳定,并且保持稳定的方法还不止一种。(好的家庭环境是差异性和协同性共存)。

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应用到的一些技巧:

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佛吉尼亚·萨提亚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也是美国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内容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对人的理解、对困难的理解和对家庭的理解。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一起构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对人的理解:萨提亚相信人是善的,拥有快乐生活的各种能力和资源,而且人只有保持身体理智,情绪,精神感受和互动等不同部分的协调,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充分发挥出来。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发展和与人交往的需要,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并且能够在表达自己要求是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才能满足这些需要。简单的说,一个人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取决于这个人与他人交往中的感受,以及所获得的自尊心的高低。

对困难的理解:萨提亚认为,不幸的事件并不能导致人的问题,导致人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错误的应对方式。当人面临周围环境的挑战时,过分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处理方式,就会无法正确评估现实,也无法充分调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挑战转变成问题。

对家庭的理解:萨提亚非常重视家庭,认为他对每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不仅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段不短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而且家庭生活经验是人早期的学习经验,陪伴人的一生。萨提亚发现,家庭在处理成员的差异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封闭式,既通过奖励和惩罚促使成员保持一致性。另一种是开放式,既通过强调有弹性的适应激发成员的发展潜能。萨提亚认为,某些家庭之所以选择封闭式的应对方式,是因为受到以往家庭经验的影响,因此通过回顾家庭历史,可以帮助家庭提高警觉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对家庭进行正确诊断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诊断,二是沟通方式的诊断,三是家庭规则的诊断。

萨提亚认为,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程度或者自尊高低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而社会工作者在评估时需要留意有关自尊和自我价值的信息,如服务对象如何形容自己的能力,服务对象在困难面前如何表现,服务对象是不是总是注意有损自尊的负面信息以及服务对象在权威面前有何感受等。

针对人的沟通方式,萨提亚提出它涉及自我,对方和场景三个方面,如果能够同时顾及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就是一个好的沟通,如果忽视了一方或者几方的要求,这样的沟通就会导致困扰的出现。萨提亚强调,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则,作为家庭成员行为调节的标准,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家庭时,需要特别留意那些妨碍个人或者家庭功能发挥的家庭规则。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程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追思往事,所谓追思往事,是指考察个人过往的经验,把个人遇到的问题放在“现在——过去”的时间维度上来讲。二是整理旧经验。整理旧经验是指帮助个人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旧经验,让旧经验赋予新的意义解释。三是整合新旧经验,整合新旧经验则是指帮助个人把旧经验中的新发现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显然,萨提亚不仅注重过往经验的处理,而且非常重视新旧经验的整合。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焦点是在治疗过程,治疗技巧的运用则处于次要位置,常见的有家庭重塑,家庭塑像,家庭图和家族年表等。这些治疗技巧的运用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目的是为了给个人或者家庭提供新的成长经验。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夏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治疗策略和方式,有自己鲜明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对自尊的强调,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不注重“症状”的治疗,而是关注“症状”背后的人,认为困难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导致问题的是人处理困难的方式;提出提高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才是治疗的目的,并且通过改善个人沟通方式和家庭规则,使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关注经验的整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关注过往经验的梳理,强调个人的问题,只有放在“现在——过去”的时间维度上考察,并且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才能找到新的意义和解释,但是新的经验未必能够自动转变新的应对能力,因此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还把新旧经验的整合式为改善个人的和家庭功能的关键。

三、注重感受的改变。注重感受的改变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萨提亚认为,人的行为改变始于感官的印象和感受的变化。

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模式,就是用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的名字所命名的心理治疗方法,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京师博仁李世庆老师曾在其萨提亚课程中介绍过,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特点之一就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普遍被认为是适合人际、亲子或是家庭关系中有困惑的人学习,学会之后可以对个人原生家庭和个人冰山的挖掘,可以理清自己或他人的沟通模式、内在渴望和期待,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用积极正向的能量去体验生命,体验更深层的生命意义。

关于本次萨提亚家庭治疗和什么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