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什么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字什么意思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460

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的意思是逝去,“一岁除”的意思是一年已尽,整句话意思是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什么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字什么意思

【出处】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赏析】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采用了白描手法,取材于民间习俗,抓住了极其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了年节的欢乐气氛,渲染了喜气的节日气氛,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寄托了自己革新的思想。

扩展资料

《元日》的创作背景

创作此诗时王安石身为宰相,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见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就上书主张变革新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在街上看到家家都在忙碌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故有感创作此诗。因为对新政充满信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通过描写元日热闹和万象更新,抒发了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和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除”是什么意思

除:逝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逝去。

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例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年转眼即逝,只盼天下早日安定,来年诸事顺遂,平定乾坤。

扩展资料

【除】字其它意思:

1、宫殿的台阶。

《说文》:除,殿阶也。

解释:除,指宫殿的台阶。

2、拜受官位。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初除之官。

翻译:他是新参加完拜受礼仪的官员。

3、清除、去掉。

战国·诸人《战国策·燕策》: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翻译: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4、诛灭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

翻译:讨伐诛灭叛乱,去除祸害。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是什么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的意思是逝去。

原文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4、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