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的故事有哪些(普通话的小故事)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380

普通话的故事

普通话的故事其一:我坐火车去唐山,对面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话交谈,她说她是丰南人,上北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问她:“你是丰南人?怎么说话没有丰南的口音哪?”她说:“哟,出门在外,要说普通话呀!”“那你回到家里还说普通话吗?”“回家就不能说了,要不我妈该说我撇京腔了。”评点:推广普通话的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既会说方言又会说普通话的阶段。年轻人外出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表现,至于老年人的语言观念,随着时代前进,也会逐渐变化的。其二:河北一位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山东小伙子。从第一次见面起,都用普通话交谈。结婚那天晚上,新郎对新娘说:“以后我说山东话吧!”新娘问:“你原来不是一直跟我说普通话吗?”“我不是怕你嫌我文化低嘛!现在已经把你娶进门了,我也该放松放松了。”一年后,小宝宝出生了,当宝宝开始牙牙学语时,年轻的爸爸忽然又改口说普通话了。他说:“不能让孩子从小学土话呀。”评点:说普通话,是有文化修养的体现。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学说普通话,更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表现。其三:三年前,一位校级军官回家乡探亲,因为在外地工作多年,习惯了说普通话,结果父亲挑他的理儿:“回家了,跟你爹还耍官腔?”今年再回家,他主动说起了家乡话,没想到村长又责备他了:“你在外多年,怎么还说土话?现在咱村儿里都学说普通话呢!咱村企业的产品都销到外省去了,跟人家说土话,人家会觉得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评点:看出普通话的价值了吧,市场经济把农村也推向现代化的前沿了。语言是人的第二相貌,现代化的农民要有现代化的语言形象,别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农民了。其四:上海一位检察官去东北出差,在宾馆入住登记时,总台服务员看他身穿制服,就问他:“有家伙什儿没有?”上海客人很奇怪,回答说:“我没有家务事。”服务员说:“谁问你有没有家务事,我是问你有家伙什儿没有?”客人生气了:“我家在上海,在这里有什么家务事?莫名其妙!”评点:您听明白了吗?“家伙什儿”在北方话里是“工具、武器”的意思,服务员是问这客人带没带枪支,如果有枪支是要登记的。可是她不说普通话,南方的客人听不懂,难怪人家要生气了。

普通话的小故事

关于普通话的故事有哪些(普通话的小故事)

一次我买苹果卖苹果的是两个人我问这是什么苹果其中一人答“硬球”我自言自语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又来一买苹果的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人答“迎秋”我恍然大悟原来说“硬球”的不知是哪的人不说普通话害的我直纳闷我说苹果哪有叫“硬球”的

好玩啊超搞笑~~~

小成在厕所里碰见钱老师。小成要洗手,钱老师也要洗手。小成说:「老师,请你先死。」钱老师知道小成发音错了,把洗(x)说成了死(s),希望小成自己发现错误,就说:「我不死。」没想到小成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竟然接着问:「你为什么不死?」钱老师说:「我不想死。小成,你怎么还没发现,你把洗手的『洗』说错了,说成死亡的『死』了。」

小伍是一家香港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职员。有一天,公司派他和另外两位北京同事去机场接人。小伍在街上给同事打电话。他边走边说:「什么时候去劫机?咱们三个一起去劫吗?」一名公安听见了,就问小伍:「你说你要干什么!去劫机?」小伍说:「哎哟,对不起,我说错了。我是说接(ji)机,不是劫(ji)机。」

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员伸出十元钱的票子就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不理;外地人再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复,售票员终于勃然大怒,抻出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声:“你见过吗!”外地人见状大惊失色,抱头鼠窜,嘴中直说:“北京的售票员怎么这样呀?”

众人不解,一问才知:该外地人要买票,说:“建国门、建国门”!

普通话的故事100字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