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趣的汉字相关资料
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是众。
一木为木,二林成林,三木为森。
不好就是孬。
不用就是甭。
不正就是歪。
一头小一头大是尖。
一个女一个子就“好”。
房被火烧必成“灾”。
月在日边一定“明”。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寸步难走。
“办”对“为”说:平衡才是硬道理!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屎”对“尿”说:干的和稀的就是不一样。
火对炎说:火气太大,你都发炎了!
耳对闻说:别以为关上门就听不见了!
栏对兰说:要想乘凉,就赶紧栽树吧!
干对千说:你把帽子戴歪了!
夫对天说:我总算等到出头之日了!
王对玉说:我和你只差一点点!
禾对木说:俺也戴上博士帽了!
厂对广说:老兄,你比我只高一点点儿!
未对末说:你怎么老和我对着干?
臣对巨说:面积一样,但我是三室二厅!
闪对人说:进了家门就安全了!
固对古说:俺住的是四合院!
间对日说“俺也安上防盗门啦!
众对人说:我的杂技演得不错吧!
旱对肝说:你都是月夜干活?
仆对卜说:怎么,你还是光棍儿一条?
冤对兔说:我也有自己的窝了!
开对并说:扎上羊角辫,就是好看!
山对出说:你家用上克隆技术啦!
习对羽说:一模一样,真是双胞胎!
川对州说:挂那么多手机,犯得着吗?
免对兔说:爸,我的尾巴哪儿去了?
杲对杳说:日出有升就有落!
由对甲说:头重脚轻的家伙!
”已乙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佳答案检举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西周毛公鼎铭文.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西周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东周石鼓文.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真书.行书.草书.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谜:1、一到两点便起飞谜底乙
2、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谜底一
3、人初面,礼先行谜底儿
4、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谜底击
5、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谜底奇字谜:1、一到两点便起飞谜底乙
2、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谜底一
3、人初面,礼先行谜底儿
4、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谜底击
5、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谜底奇
十个哥哥(猜一字)
克1
克克2
克克克3
克克克克4
克克克克克5
克克克克克克6
克克克克克克克7
克克克克克克克克8
克克克克克克克克克9
克克克克克克克克克克10
有趣的对联哪位大哥哥大姐姐有
渔家偶遇桃花源,碧桃千树,蟠桃千树,处处树树桃之夭夭;
诗人徘徊桔子洲,丹桔万棵,蜜桔万棵,时时棵棵桔亦灼灼
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西湖焉得许多虚名
善心有善,爱心有爱,好意有好,人间实有不少真情。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挣大钱,花小钱,挣钱花钱钱生钱
借新债,还旧债,借债还债债还债
深水深浅水浅深水当中方知浅浅水当中不知深阁下以为深浅如何
高山高低山低高山环绕俯视低低山围绕仰视高本人不知高低怎就
长路长短路短长路途中就知短短路到头不知长在下感叹长短可量
有时有无时无有时少来多无时无时多来少有时鄙人探究有无可乎?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做男人
思妇苦,苦思妇,妇苦思,思苦妇
思妇苦,苦思妇,妇苦思,思哭妇
挣钱易,易挣钱,钱易挣,挣役钱
吃饭快,快吃饭,饭快吃,吃快饭
朝夕观水,潮汐上下心忐忑
左右有人,佐佑半厘丝绊缠
春秋赏木,椿楸左右人佐佑
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黑云掩白日,不阴不晴
洪流绕红楼,一动一静
楼下对楼上,一雄一雌
长竿垂短钓,能屈能伸
少师授老徒,无长无幼
光头戴扁帽,无法无天
独立桥头,人影不同流水去
双飞花丛,蝶身随伴落花来
一人为大,二人为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一十为土,二十为王,王土天下,天下土多王
携犬为猪,顶草为书,猪不读著,不读书是猪
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林木茂,木茂林化森
下钩为考,上钩为老,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蚕吃桑,桑养蚕,桑枯蚕死
女思男,男想女,男欢女爱
石拦水,水淹石,水落石出
星蕴斗,斗含星,斗转星移
风飘絮,絮迎风,絮随风舞
鼓应槌,槌击鼓,槌落鼓鸣
碗碰盆,盆磕碗,盆破碗碎。
星衬月,月映星,月异星邪
明日明月明
小河小鱼小
好女好子好
林木林木林
墨黑墨土墨
仙人仙山仙
联耳联关联
雨打荷叶叶成泪滴滴成珠
风吹杨花花如锦片片如雪
手抚空弦弦如残月月如水
雪落梅枝枝凝清香香凝花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南帝北丐,贵贱分明上下人
花消果挂,红黄替艳夏秋时。
僧来尼往,男女各属寺庵人。
日出雾散,晴阴交替天地间。
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出对易,对对难,让出对人先对
造酒易,品酒难,让造酒人先品
赏画闲,画画累,请赏画者后画。
做饭繁吃饭简是做饭者后吃
草头水边,茶清敬若浓
日下云旁,冕动惊星魂。
此上火旁,柴灶生紫烟
口旁竹顶,听筠来吹箫。
木边丝旁,柳绿映桃红
竹顶火底,笔烈伐箫杰
叉下立头,父亲做文章。
土上口下,寺古存老舍
坤坎离震艮巽兑,样样都有偏无乾。
吕汉李篮韩张曹,仙仙俱到独缺女.
语数英政史地生,课课皆满独缺体
油盐酱醋茶米面件件都有就无财
肠肾心肺肝脾胃,件件皆齐就没胆。
八面通行,八面通,八面灵通!
五洲客至,五洲客,五洲贵客
四合院落,四合院,四合庭院!
一栋楼房,一栋楼,一栋高楼
四方援助,四方援,四方协助。
百科全书,百科全,百科大全
看鲜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何处美数庐山!
观动物南象北虎东蟒西猴哪里全在西郊
看餐桌熊掌燕窝鱼翅海参齐上征吃公款
看鲜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何处有麻将桌!
游园林前厅后院左厢右廊哪最佳看苏州
疹疾病望色闻音问疹切脉谁拿手找中医
赏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哪里寻访江南
南山上红叶枯柳
柳枯叶红上山南
悠悠淡现云和月
月和云现淡悠悠
疏竹虚影小庭院
院庭小影虚竹疏
花落葬魂寒塘水
水塘寒魂葬落花
吹箫弄蝶彩衣飘
飘衣彩蝶弄箫吹
宝塔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
美酒下毒杯杯东邪黄药师
商贩赶路夜夜子长司马迁
西湖游水波波漫潜东方溯
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妓女发春幽幽小泉纯一郎
龙船歌会曲曲齐秦付笛生
忠义聚议贤贤治中张文伯
新春放炮家家乐天百居怡。
银勺舀粥勺勺粥余粥供紧
对联对联对对联对对对联联对联
相思相思相相思相相相思思相思轻舞轻舞轻轻舞轻轻轻舞舞轻舞
月亮月亮月月亮月月月亮亮月亮山青山青山山青山山山青青山青
夜深夜深夜夜深夜夜夜深深夜深数字数字数数字数数数字字数字
亲吾亲吾亲亲吾亲亲亲吾吾亲吾灌水灌水灌灌水灌灌灌水水灌水
上网上网上上网上上上网网上网跳楼,跳楼,跳跳楼,跳跳跳楼,楼跳楼
伤心伤心伤伤心伤伤伤心心伤心吊钱吊钱吊吊钱吊吊吊钱钱吊钱
宽带网万网带宽,友联网友网联友
人行道千道行人,平安道上道安平
盼明年年盼明,明明长年盼年明
酒若浓时浓若酒,月儿不见不儿月
光时速倍速时光,越时空越空时越。
天柱山一山柱天,奇峰山上山峰奇
秋风起,偏偏片片似翩翩
春雨滴,思思咝咝如丝丝
冬雪飘,每每梅梅均美美
小住为佳,小楼春暖,得小住,且小住
如何是好,如君爱怜,要如何,便如何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五湖废人荡舟五湖,独唱水龙吟
天机老人妙参天机,卜算人间运
人轻担重轻挑重
尺短地长短量长
人小天大人定天
心诚业精千国商界任驰骋
志在非凡万家企业皆凯旋
凯旋一曲鸣天际驰骋千里畅云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补充: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