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李银河 王小波,以及李银河和王小波什么关系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李银河与王小波的关系
夫妻关系。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1977年二十五岁的王小波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有着写作上的天赋和兴趣。但其实在大学时期,王小波精通计算机运用,甚至达到了可以独立编程的水平。
李银河和王小波什么关系
王小波和李银河是夫妻关系。
1977年,二十五岁的王小波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相识以后,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结婚。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学生有规定不准结婚,因为违反规定,也因二人实在不愿被“世俗”分心,他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婚纱,不请酒席,两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个饭,这事儿就算定了。
1996年深秋,李银河被邀请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机场临别时,王小波将妻子用力揽在怀里以作道别。在这个见证过太多悲欢离合的地方,他们的相拥或许太过微不足道,可对李银河来说,这次一转身便真的就是一辈子。在李银河离开后半年的一个深夜,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独自在家中去世,年仅45岁。
扩展资料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持续终生之爱的本质是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并持续共度过了有趣的一生。而很多人的爱情一进入婚姻就陷入了死胡同,浪漫和美好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生活的琐屑和家庭的矛盾,从而进入一种无趣却循环的婚姻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小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银河
王小波和李银河是什么关系
王小波和李银河是夫妻关系。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结婚,因为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学生有规定不准结婚,所以结婚是秘密的。
没拍结婚照,也没婚礼,两家各请了一桌,不注重形式。王小波和李银河没有孩子,他们结婚前就商量好,两人的世界就已经很丰富很有趣了,不像有些夫妻需要孩子作为纽带。
扩展资料:
在文学圈,李银河与王小波的爱情几乎无人不知。但这段感情是如何开始的,却鲜有人知晓。在李银河的自传《人间采蜜记》中,李银河将之一一道来。她对记者回忆,当时两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小波在街道工厂工作,我在《光明日报》当记者”。
起先,李银河没有意识到这种差距。直到有一次她听说了一件事儿:“有时我会给他写信,用标有‘光明日报’字样的信封,那会儿信先到工厂,结果就轰动了:王小波认识《光明日报》的人!可我起先都没有在意过这些。”
“浪漫的激情之爱有个前提,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这种情况很少见了。我碰上之后,就觉得非常幸运。”李银河笑着说,自己对那些世俗的东西真的不太看重,比如物质条件、家庭背景之类,“我就说,王小波是个男版的‘灰姑娘’”。
李银河与王小波如此相爱,或许与双方共同的文学见解有关。李银河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曾有段时间赋闲在家,开始看世界名著。当时小波的《绿毛水怪》里提到一部很‘偏’的小说,我恰好看过,恰好两个人对这部小说的感觉还差不多,我想,这就是缘分吧”。
正如李银河在《人间采蜜记》中回忆的那样,在与王小波相依的二十年间,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温暖。她写道:“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小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银河忆王小波:他是男版“灰姑娘”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李银河 王小波和李银河和王小波什么关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