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97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抛锚式教学,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就是船舶停泊时放下锚,使船可以在海中定位停留。对学习而言,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锚定而动,对知识点一个点一个点地停留攻克难关。

或者这样理解,抛锚就是出现故障,也就是有故障的地方就要进行解决。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策略

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6)德育渗透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两个情景故事(一篇关于小东故意删除小红作业,一篇关于小东盗用小红的密码),并结合上课前的情景故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就小东的行为进行评价或就小红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在这一个环节得到升华。

(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抛一个“锚”:

①、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②、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例如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进行的突显建构性和情境性的案例研究,此项目包括了基于录像和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此系列共有十二个历险故事,帮助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数学,一系列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都镶嵌在故事情境中,其中有一个学习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的故事是“贾斯珀的朋友克里斯想帮助学校筹钱买新的摄像机,他的想法是开一个售货亭。他必须制定一个商业方案报给校长以获得项目贷款,所有的问题都围绕制定这个商业方案,包括使用统计调查来帮助他决定这个想法是否赢利。”将这个故事展示给学生,学生从中确定了其中镶嵌着的问题是要“制定一个商业计划”,这个过程就是“抛锚”。学生们制定了一个取名为“巨大轰动”的计划,学习的过程也随之确定,学生们要运用克里斯学校收集的数据抽样预测出计划是否赢利,有的学生采用分数解决这一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可以会用百分数,当学生们共享这些解决方法时,大家就有了对分数与百分数理解的互动机会,抛锚式教学展现了未来学生在“宏情境”创设的“锚”的支持下,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进行教学时,这些故事可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师生”。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锯子,教学就应该把问题锚定在建筑一座房屋这样的问题中,这就不但使学生知道如何操作锯子,也知道了学习锯子的意义和动机,这是受到建造一座房屋这样重大事情的吸引,是知识为什么有用的意义和理由。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因为教师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扩展资料:

抛锚式教学中的学习与评估:

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不是提高学生在测验中的分数,因为这类测验大多数侧重的是互不关联的技能与知识的片断。

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能力,这种目的是完整的——从某一问题的一般定义开始,生成为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子目标,然后达到目标。附加的目标还包括与他人有效地交流思想和展开讨论以及为有效地评判他人提供论等。

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评价尺度,试图根据自己设定的目的评价抛锚式教学的全过程。

在大工业范围应用不着抛锚式教学中,研究人员不仅采用自己的评估工具,同时,也采用了标准化成绩测验作为评价工具。这样做是为了表明,在不降低学生在标准化成绩测验中的分数的同时,学生能在有关复杂问题解决的评价中获得显著的成就。

研究人员曾经担心,从传统课程中抽取一部分时间用于杰斯帕系列的教学,有可能降低学生在标准化成绩测验中的分数。

不过,实验进行至今,这种担心还没有变为现实,在若干安全中,实验小组在标准化测验中甚至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趣的是:普通学校的教师还可利用抛锚式教学课程中与某一知识、技能相应的教学时段,去帮助学生在标准化测验以及其它各种测验中获得高分。

为了证实抛锚式教学方式能导致比传统方式更好的学习和迁移,研究人员设计了若干方法用以测量复杂问题的解决。首先,应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教学中获得的是同样的基础内容,只是对教学进行支撑的程度各不相同。

例如,在夏洛克系列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获得有关故事要素的教学,以使更好地发展故事的情节。不过,实验组的教学是在各种形式多样的故事背景中进行的。结果表明,在故事写作、词汇应用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获得方面,实验组的学生都要优于控制组。

又如:在杰斯帕系列的教学研究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同样得到包括距离、速度、时间计算在内的基础概念的教学。只是,实验组的教学贯穿于解决杰斯帕历险中的一系列问题;而控制组学生解决的是标有不同题目的、一般的一步或二步文字题。

数据表明,有机会在解决一个完整的杰斯帕问题的背景中工作的学生,向复杂问题解决的迁移能力大大强于控制组,这是因为,在杰斯帕问题中包括了许多内在相关的子问题,这种教学远胜于仅仅解决覆盖同样内容的彼此不相关的一步或二步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抛锚式教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