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笑话故事(古代笑话故事精选)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790

经典古代笑话故事

狗吃书画

古代笑话故事(古代笑话故事精选)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近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瘟狗有福”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

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

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毕矮说:“喏,我们当长工的,一年到头拼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下正如你东家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

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的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

这是‘命中注定’的!”

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气哩。”

财主愣了。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

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

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

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古代经典笑话故事

古代经典笑话故事

古代经典笑话故事一:醉酒

五一那天,我们几个难得一聚,结果老王酒喝多了。他去厕所,我也跟去了。怕他出意外。他从厕所出来,我也上了一下厕所。

我出来以后没有看到老王,就又回桌子开始喝酒。他们就问我老王的下落,我说:他可能回去了。

他们说: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他不可能回去。

我们立即出来找。

走到厕所旁的猪圈边,听到了一段对话。

老王醉酒了,竟然到猪圈睡觉了。

他还不觉得,说:大侄儿,我早就看上侄儿媳妇了,今晚我就不走了,在这儿睡。

那猪被老王占领了阵地,不由得哼着,

老王来火了,吼到:你哼什么哼,明早天一亮我就走了。她还是你的。

古代经典笑话故事二:别动我的驴

表弟在城里开了一家驴肉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前些日子,表弟来电话,让我牵着老黑去他的驴肉馆帮忙。

老黑是我养了多年的一头驴,表弟不会是在打它的主意吧,我心里七上八下地来到了城里。到了那儿才知道,表弟又有了新点子,他在驴肉馆后院的一间小屋里摆上了石磨,他让我牵着驴磨豆腐。要说这个点子太有创意了,驴肉馆的客人更多了,有的专门来品尝纯天然绿色豆腐,还有的就是为了瞧瞧驴是怎么拉磨的,图个新鲜。

在常来常往的客人中,有一个陈老板挺让人讨厌,经常喝多了耍酒疯。听表弟说陈老板是本地最牛的大款,有钱有势的谁也不敢惹,只能忍气吞声。

这天中午,我正想把老黑的套子卸下来,让它歇歇。表弟领着几个醉醺醺的人进来了,领头的腆着个大肚子,我认出他就是陈老板。他喝得走路都直打晃,借着酒劲上前一拍老黑,老黑一叫唤,差点拿蹄子踢他。我连忙把老黑喝住,陈老板高兴了:“我看这驴不错,叫得多响,你给它两鞭子,我掐着表,看它一分钟能拉几圈!”

我给老黑蒙上眼罩,轻轻拍了它几下,老黑立刻转起圈来,一圈、两圈……陈老板喊了一声“停”,他兴奋地叫起来:“六圈半,这驴可真有劲,你把它卸下来,你去拉磨,我看你一分钟能拉几圈!”

这话可把我惹火了,有拿人和驴比着玩的吗?表弟怕我得罪客人,一个劲地咳嗽,陈老板一看我没动,他用嘴角“嗤”了一声:“又不让你白拉,给你五十块。”

五十块钱!我这一天也挣不来呀,拉一分钟就挣五十,合算。我马上卸下老黑,推着磨杆子就转了起来,旁边有几个人喊着加油让我使劲,一分钟过去了,陈老板看着表说:“才不到四圈,怎么样,我说人再有劲也拉不过驴吧,你们非要打赌,这顿饭你们请了吧。”说着,他把五十块钱甩给我。

我接过这钱的时候有点烫手,原来这些有钱人是在拿我和驴打赌。那几个人嘻嘻哈哈地笑了,有说我笨的,有说驴结实的,还有个小子说这头驴要是吃起来,肯定有味道。我吓了一跳,却见陈老板立刻问我:“那个谁,你这驴值多少钱?”

我没好气地说:“多少钱也不卖,给金山银山也不卖。”

陈老板没了面子,他“哼”了一声:“这年头老子只要有钱,想买啥就买啥!一头破驴还谈什么金山银山,市场上好驴也就两千块钱,我们几个出三千,你卖不卖?”

我说什么也不答应,差点和他吵起来,多亏表弟好说歹说,把他劝走了,临走的时候陈老板还回头扫了老黑一眼,很不甘心的.样子。

我以为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表弟又匆匆走进来报信,说陈老板又喝了不少酒,非要吃现杀的驴宝不可。我知道他们说的驴宝是饭馆的一道菜,其实就是驴鞭。我刚说了一句这怎么可能呢,表弟已经把驴缰绳塞在我手里,不由分说推我出去,让我牵着驴先躲躲。就在这时,陈老板一伙人已经踉踉跄跄走过来,堵住老黑说什么也不让走,还要给我加钱。

我再也忍不住了,嗓门也高了起来:“别动我的驴!你加一百万,我也不卖!”

陈老板冷笑一声:“你出去打听打听我是谁,你再打听打听有没有我买不来的东西。”说着,抓住老黑就要骑上去,我连忙推开他,他有点急了,回头质问表弟:“你这当老板的怎么教育员工的,这驴不让吃,我骑一下也不行?”

表弟赔着笑脸,不敢说什么,旁边那几个醉鬼叫起好来,都说骑驴好玩。一看我不同意,陈老板又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如果让他骑一下,这钱就归我,驴他也不吃了。

我犹豫着,不想让他碰老黑,可是又怕他纠缠不清。表弟还是把钱接过来,笑着说:“骑一下没关系的,陈老板您小心点。”

几个人把陈老板扶上了驴背,虽然他体重不轻,但老黑还是站得挺稳。我刚想请他下来,谁知道他用力拍打着老黑的屁股,嘴里还“得”了一声,老黑受了惊吓,两条前腿立了起来,把陈老板一下子甩了下来。

大家全乱了,表弟去扶陈老板,我连忙去拉住老黑,想把它牵进去,却听陈老板在后面吼起来:“别走!你看我这西服,你得给我赔!”

我回头一看,陈老板的西服果然撕破了一条长口子,但这事可不怪我,明明是他非要骑驴,又打驴屁股才摔下来的。

我和他争论着,表弟在旁边赶紧打圆场,我也怕表弟为难,就问陈老板这衣服值多少钱,我想办法给他补上。

“补上?”陈老板打了个酒嗝,“香港金利来听说过吗?市场价一万二千块,我看你怎么补?”

啊!这太离谱了,这不是欺负人吗?我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赔不起这么贵的衣服呀。表弟也傻眼了,他干张着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陈老板干脆把衣服甩给表弟,说是在饭店出的事,这事就交给表弟处理了,要是不赔他衣服,他就到消协去投诉,关了表弟的店。

看表弟急得都要哭了,我也不得不低下头,恳求着陈老板高抬贵手。这时候旁边有个客人帮着说了几句好话,说陈老板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件衣服在他眼里不过就是两把麻将的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也算大人有大量了。

陈老板的面色缓了缓:“让你赔吧,我也不忍心;不让你赔吧,我这亏也吃得太大。这样吧,我就要一样东西,这头驴的驴宝,拿它来顶这件衣服,你不亏吧?”

旁边的人都说陈老板有气量,一万多块钱的衣服,就这么换了一盘菜。我看着老黑,怎么也不忍心去杀它。表弟脸上的表情也很难过,终于他对我说:“表哥,这一万多块钱我出了,老黑跟了你十来年,你把它牵回去吧。”

一听表弟这么说,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拉住了他:“别说了,我给他做驴宝……”

陈老板得意地笑了:“这就对了,这头驴就是长得高大点,它再值钱还能值一万二?你们手脚麻利点,我先去睡一觉,只要你把驴宝做好了,我再给你一千块钱,今天我是非吃它不可了。”

几个小时后,我把一盘烧好的驴宝端到陈老板面前,他喷着酒气睡得正香甜。表弟叫了好几声,陈老板才把眼睛睁开,一看菜好了,来了精神,吃了几筷子,连声赞好。

我说:“这就是你要的驴宝,说好了用它赔你的西服。”

陈老板“啊”了一声:“那衣服是挺贵的,花了六百多呢。”看样子他酒劲上来了,实话都说出来了。表弟感觉我们上了当,急忙给陈老板提个醒:“刚才您可说了,这盘驴宝做好了,您给他一千块钱。”“什么?”陈老板叫了起来,“什么驴宝这么值钱,一头驴才值几个钱,你们别趁我喝醉了,乱敲我竹杠。”

一听他这么能耍赖,旁边几个客人看不过去,纷纷出来作证,指责陈老板说话不算数,这不是拿穷人寻开心吗?陈老板一看犯了众怒,极不情愿地掏出钱来,驴宝也不吃了,一步三晃离开了酒馆。

表弟把钱递给我,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人他是得罪不起的,还害得我吃了大亏,只好再给我买头驴,算是赔我的老黑。

我看客人们走光了,这才小声地说:“赔什么赔呀,老黑还在后面草堆里藏着呢,我根本没杀,这盘驴宝是我从冰箱里翻出点驴肠子炒的,多放点酱油一红烧,样子都差不多。”

表弟愣了:“你可真胆大,都这时候了还敢糊弄人,这要让陈老板发现了,这祸可就闯大了。”我笑了:“表弟呀,这不怪我呀!这几个醉鬼喝得迷迷糊糊的没看出来,难道你也糊涂了,你好好想想……”

表弟一拍脑袋:“嘿!我让陈老板给吓破胆了,都忘了咱家老黑是头母驴,哪来的驴宝?”

;

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10篇】

【#能力训练#导语】有人说,人生常态,总是不快乐常八九。因为压抑,我们需要轻松;因为阴郁,我们需要欢笑。而笑话仿佛就是快乐的催化剂,痛苦的止疼剂。笑话虽寥寥几句,但有时一句笑话如同一束光,晕开黑暗。它那轻松背后的温柔力量,足以让苦闷者一笑,让悲观者前行。下面是分享的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话说在隋朝的时候,有一学者名侯白,好学有捷才,个性滑稽。一次,侯白遇到杨素,杨素问侯白:现在有一个大坑,有几百尺深,你如果跳进去的话,有什么办法出来呢?侯白说,我不需要别的东西,只要用一根针就好。杨素疑惑,侯白答曰:用针在脑袋上扎一个洞,把头脑中的水放出来,放满一坑,就可以浮水上来了。杨素问:脑子中哪有这么多的水呢?侯白:要是脑子里没有这么多水,那为什么要跳进那么深的坑里去呢?

现在人们要说某人头脑不好,想法糊涂,便往往说“你脑子进水了”,侯白可谓“脑子进水”的开山鼻祖了。

2.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个才疏学浅的读书人,常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的才学举世无双。为了验证一下,他出门去找名气极大的欧阳阳比试高低。

半路上,他看见一棵高大的古树,就兴致勃勃地作起诗来:“门前一古树,两股桠杈大。”他吟了这两句之后,再也想不出后面的诗句来,恰巧这时欧阳修从他身后走来,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这人回头一看,并不认识来人,说道:“想不到你也会作诗,咱们一块去找欧阳修吧。”

于是,两人一同上了路。他们来到一条河堤上,堤上有一群鸭子,看见有人来,都跳下水去。那人见了又诗兴大发,吟道:“一群好鸭婆,见人跳下河。”欧阳修听了之后,便借用骆宾王的诗句,帮他续了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后来,他们上船一同渡河,那人在舱内又卖弄起来:“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说到这几,他又作不下去了,便求救于欧阳修帮他作后两句。欧阳修笑了笑说:“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

3.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姓王,一个姓张,这两个读书人丝毫没有读书人该有的品德,都爱占小便宜。

一天,两个人在街面行走,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文钱。二人你争我夺,都说是自己先看见的,这文钱应该归自己。

两个人争执了半天,各不相让,只好一同来到衙门求县官裁决。

县官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们二人各作一首诗,看谁诗中讲得最穷,这文钱就归谁。”

王书生马上说:“茅屋见青天,房内断炊烟,日无隔宿米,夜无鼠沾边。”

县官听了点点头说:“嗯,是很穷。”

张书生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蜡烛,盖的肚囊皮,垫的背脊骨。”说完伸手就要去抓钱。

县官一看,急忙用两手扣住钱说道:“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要钱不要脸,这是我的钱。”说完把钱放进衣袋里,走进了内堂。

4.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一对爱吹牛皮的哥俩,他们一有功夫就坐下来互相吹嘘。

一天,哥哥郑重地对弟弟说:“昨天我吃了一回大饺子。这个饺子用了一百斤面,八十斤肉,二十斤菜,包好煮熟后用了八张方桌才放下它。我们共有二十几个人四周围着吃,吃了两天,还没吃到一半。吃着吃着,有两个人不见了,到处寻找,忽听饺子里面有说话声,揭开一看,只见那两个人正在里面掏馅儿吃呢!弟弟,你说这饺子大不大?”

弟弟不甘示弱:“你这不算大。我昨天吃了大肉包子,那才大呢!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馅儿。于是我们继续吃,吃着吃着,吃出一个石碑来,上面写着:‘离馅还有三十里。’你说我吃的这包子怎么样?大不大?”

哥哥听了弟弟的话,故意吃惊地问道:“啊!这么大个包子是用什么锅蒸的呢?”

弟弟得意地说:“你还不知道呀,我就是用你煮饺子的那口锅蒸的啊。”

5.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个爱吃白食的人,只要一看见酒店有人在喝酒,他便走到跟前对人家说:“我来迟了,罚我三杯。”于是动手自斟自酌起来。人们都说,像他这种人,圣贤见了也会发愁的,便送他个外号叫“圣贤愁”。

张果老和吕洞宾听说这件事后,便下凡来,想整治他一下。于是二位神仙特意到这家酒店来吃酒。圣贤愁又走来说:“在下来迟了,罚我三杯。”说完就自斟自饮起来。张果老说:“我们吃酒,没有菜不好。咱们来对诗,谁输了就罚他买小菜。”吕洞宾同意,圣贤愁也只好表示同意。张果老先说:“口耳王,圣人吃酒不颠狂,可惜盘中无小菜,割个耳朵你尝尝”。说完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里。吕洞宾接着说:“臣又具,贤人吃酒多不醉,可惜盘中无小菜,割个鼻子试试味。”说完也割下鼻子放在盘子里。圣贤愁大吃一惊,知道是两位神仙来难他,可是又不愿意买小菜,想了好久,终于也想出了几句,便说:“禾火心,愁人吃酒醉熏熏,可惜盘中无小菜,拔根汗毛赛山珍。”

张果老和吕洞宾很生气地说:“我们俩人一个割耳朵,一个割鼻子,你为什么只拨一根汗毛呢?”圣贤愁说:“这还是看在你们二位神仙的面上,不然我连一毛也不拨呢!”

6.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个教书先生,书倒是教得不错,可就是有个毛病,贪吃,就是由于这个毛病,大家都不愿意请他教书。

教书先生无以糊口,只得又向乡亲们乞求让他教书糊口。乡亲们就问他:“今后吃饭还要七碗八碟儿吗?”他回答说:“不要了。”有的乡亲不信,让他立下字据,他连忙答应,提起笔来,文不加点,话不断句,一挥而就。

乡亲们拿起字据来对他念了一遍:“无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钱。”读罢,大家都称赞这位教书先生改好了。

乡亲们开始还都尽量用好酒好肉招待他,时间长了,便让他吃家常便饭,不再像客人那样招待他了。头几天,他没有说什么,可是过了些日子,他便大骂乡亲们怠慢了他。

乡亲们也火了,骂他反复无常,不守信用,并把他立的字据拿来给他看。

这位教书先生指着文约,慢慢悠悠、一字一句地读着:“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钱。”之后,又理直气状地说:“这白纸黑字,不是明明白白地写上了吗?”

7.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从前,有一个富商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子承父业,成为一个比自己更有钱的人,为此,他千方百计花重金请到一位老师。

他把儿子叫到老师跟前说:“这位老师是个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的人,以后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要一丝不苟。”

儿子听话地说:“放心吧!父亲,我一定遵照您的吩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跟着老师学。”

一天,儿子和老师一起吃饭。他恭恭敬敬地坐在一边,老师拿起筷子,他也拿起筷子;老师吃口饭,他也吃口饭;老师夹什么菜,他也夹什么菜。他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真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老师觉得很奇怪,抬起头来瞧瞧他,他也连忙抬起头来瞧瞧老师。老师见他这副怪模样,憋不住大笑起来。这一笑不要紧,饭粒呛了喉咙,又是咳嗽,又打喷嚏,把嘴里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儿子见老师打喷嚏,也跟着学,可是试了几次,总是打不成,于是连忙站起来,对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自愧不如而又有些遗憾地说:“老师,你这一手真的很难,学生实在学不上来啊!”

8.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跤。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虑,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开了,我怎么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9.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有父子二人长久在外做买卖,一次,爷俩求一位先生代写了一封家书,算托同村人捎回家中。

家中的婆媳接到书信后,便找一个先生念给她们听。先生念道:“买卖兴隆……”便念不下去了。婆婆忙催道:“先生,快往下念呀。”先生迟疑了一下,又念道:“买卖兴隆,因忙,故了一人。”婆婆和媳妇同声问道:“是老的还是少的?”先生说:“信上没说。”婆媳二人不知是死了谁,抱头痛哭。第二天,又在院子里搭起了灵棚。

那位捎信的人,临走又来到了这家,看看还有什么信或东西捎给父子俩。可是刚到大门口,看到了灵棚,以为他家中死了人,门也没进就走了。见到了在外做生意的父子二人,便把他们家里搭灵棚的事说了,父子二人听罢,以为家中出了事,不由得痛哭失声。然后又把几年的积蓄变卖掉,急忙回家。

父子俩日夜兼程赶到家中,看见院内的灵棚,没问青红皂白,嚎啕大哭。娘俩在屋里听到外面灵棚有人哭,也哭着跑了出来。当一家四口人面面相觑时,方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10.古代笑话故事文字版

古时,有个担担卖瓦罐的人,一次他看见有人在打喷嚏,觉得奇怪就问那人,那人回答说:“你不晓得,这是我老婆在家里念我,每次出门都是这样。”

卖瓦罐的听说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老婆的感情也不错呀,可是我每次出门,她怎么都不念我呢?越想心里就越有气。

回到家里,他气冲冲地责问老婆:“我出门在外,辛辛苦苦的,你为什么念也不念我一声呢?”老婆说:“我每天都在念你呀!”他说:“骗人!你念我,我为什么没打喷嚏呢?”他老婆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就笑着说:“好,下回出门我多念念你就是了。”

等到下一次出门的时候,他老婆偷偷地在他的右边袖子上涂了一些辣椒粉。这天,天气很冷,他正要过桥时,鼻涕流了出来,他便用袖子揩揩鼻涕,不料一闻到辣味,连打了几个喷嚏,把一挑子瓦罐都抖到了河里,差一点连人都掉下去。他气得又大骂了起来:“不念就不念,一念起来就没完,早也不念,晚也不念,偏偏在我过桥的时候念!”